新学期,蓄势待发
——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报道
新学期,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学科组教研活动,首先组长周玉红老师就本学期教研组长会议相关精神和本学期相关活动开展组内二级培训,传达区教研室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思路,转达下阶段教研活动通知。组内教师还根据开学前期各组安排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初一年级三位老师同上《老王》,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活动精彩纷呈,收获颇丰。
常娟老师从解读人物形象入手,先围绕“老王是怎样的人?”“杨绛是怎样的人?”紧扣文本展开讨论,并让学生模仿创作关于老王和杨绛的诗。接着全班讨论“作者在愧怍什么”,再补充介绍关于作者散文语言特征的评价,按照范例的提示,细读课文,品味有韵味的语言,重点研读“送香油鸡蛋”部分,研读结尾,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最后小结,拓展阅读《100岁人生感言》《走在人生边上》相关内容,完成关于《愧怍》一诗的理解,并推荐学生阅读《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
吴露露老师在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紧扣“苦”和“善”解读老王,主要感知在与老王交往中的作者“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作者为什么会有“愧怍”这样的思想情感。反复研读课本中“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这一故事情节,从作者的语言、动作、态度等方面入手,以让学生想象描写老王来送鸡蛋和香油时的心情感受老王心情,以“如果是你的亲人和老王一样来你家你会怎么做”作对比,让学生领悟人物内心感受。细读文本,解读文本主题,明白杨绛是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最后拓展: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刘柯云老师第一环节巩固字词,帮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环节回顾写作背景,营造解读文本的氛围,帮助学生体会“我”和老王之间难得的真情。第三环节根据抒情方式引出关键语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根据“幸运的人”、“不幸的人”、“为什么愧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在谈体会的过程中,有感情的朗读文中相关语句。第四环节,升华情感,表达情感。结合思考探究中第一题,利用“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等词,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学生们由读到分析,再到谈感受,再到写感悟,落实理解情感的教学目标。
三位老师分别立足文章主题的深度挖掘,人物形象的生动解读,文章情感的深刻感悟几方面精心设计教学,课堂各有特色,活泼精彩。常老师的课大气睿智,全面深刻挖掘主题,注重学生读写习惯的培养;吴老师作为年轻教师,课堂充满激情,分析丝丝入扣,活动生动活泼;刘老师课堂问题设计立足生本,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流畅。
课后语文组全组教师对这三节课展开研讨,深刻思考:如何借助学系统,立足文本展开课堂教学,如何读写结合有效进行课堂练笔,如何着眼学生能力素养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如何深入浅出,多元解读,挖掘主题,有效拓展,培养学生深度思维习惯、良好读书习惯等。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