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促成长
——记东校区一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2月15日,我校组织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一年级语文老师朱秀云和吴敏老师同时给大家带来了展示课《项链》,真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风味。
“同课异构”指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体现了“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从课堂效果来看,两位老师都能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每节课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科学的把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尽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
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教师们的成长和进步,评课的教师通过评课探讨、分析上课的优点和不足这本身就是进步。上课教师表现出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积极钻研,并根据新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渗透课标要求和理念。朱秀云老师的课细致入微、设计科学合理、风格独特见长、形成了自已轻快活泼的教学特色;吴敏老师的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使得识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体现了基础,又体现了创新。
本次活动,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是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两位老师在这一方面都加强了训练点,但有的拓展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常对教材采取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拓展内容学生还来不及进行细细的咀嚼品味,就已经转瞬即逝了。对教材挖掘得不深不透,对学生情况没有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有些环节的设计不明确,设计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心中没数。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随机提问,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设计提问,更不要总是固定地提问几个学生。这需要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学情的研究。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指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缩短公开课与平时教学的距离,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不仅要分析和研究教材、教法,而且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这次活动,希望教师们能够以良好的进取心态,爱岗敬业,实践教育创新,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勤奋工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