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后信,信而又思
2023/11/3 15:27:04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677

思而后信,信而又思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

汤晨炜

《一个人的朝圣》的主人公哈罗德,六十岁,是一位退休工人,因为一封来自老友奎妮的信,开始了他的“信仰”朝圣之路。

有人说,当你以信的姿态看待繁复的人世,人世就会变得简单。面对人世,哈罗德坚持且思且信,生活变得单纯而丰富。

哈罗德得知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患了癌症,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一路上思考自己与妻子的关系,思考和已经去世了的儿子的关系……他不断思考,后来他有了一个信仰: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最后,他来到英国的东北,完成了那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哈罗德因“思”产生了信仰。古人云“三思后行”。一个“思”字,在田间静心的好好想一想,想想自己的现状,想想奔赴的目的地。思考后,便有引领我们超越的精神坐标,这个坐标就是信仰。

信仰,用王开岭的话来说,“信仰始终代表一种指向终极的灵魂态势,一种精神奔赴性,一种上升的生存向度”,它具有超越性与笃定性。信仰让我们坚信内心,超越现在,笃定理想,人人坚信真善美,坚信社会美好,世界会变得单纯与美好。这信仰的单纯与美好,往往源于我们的思考。

思而后信,信而又思,像康德的星空与道德律。康德的墓志铭:“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康德深沉思考,他的心中有历久弥新的道德律,这个道德律就成了康德的信仰,道德律又指引康德更深沉的思考。人们思考,会变得理性,会驱散现实的黑暗,透过阴霾向外张望,阴霾后的天空,信仰在熠熠发光;信仰之光又照亮人们的路,前进的路上,人们不断思考,生活的意义与美好分外清晰。

然而,不能思而不信,信而不思。思没有信仰,会变成胡思乱想,没有信仰指引方向,那思也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何时才能到达?信没有思考,会变成“圣人之言”的盲从者,没有自我思考的判断,那信也不过是丧家犬般的迷信,怎能成为独立的一个!

哈罗德正是在“信”与“思”之间进行切换,让生命变得纯粹而复杂。思,让生活丰富;信,让精神简单,思和信,让人生拥有简单的丰富。

在盲从、迷信盛行的时代里,如果人们还追求简单的丰富,我想思和信还有振聋发聩的效果。我们何不来一场哈罗德式的朝圣之旅。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2207 次  |  
  • 本月访问:21208次  |  
  • 访问总数:6439436次  |  
  • 文章总数:3017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