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点妙趣横生 激起一池春水
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胡斌
【案例背景】
散文阅读教学比较难的,如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化繁为简,激发学习兴趣和如何深挖文本,利用文本材料,“情境、任务、活动、评价”四位一体随堂训练。
我聆听李老师的《昆明的雨》一课,李老师问题设计的精妙,利用文本材料,开启寻美之旅,着眼细节、着力语言、着意感受。能深入文本深处,关注细节,词语之美、标点之美、温情之美等角度深入浅出,问题设计简约又有层次。问题设计灵动精巧,品读细致入微,披文入理。
【案例描述】
冬日的阳光融融,年轻的小李老师为我们呈现一节别具匠心的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李老师设计关注细节,词语之美、标点之美、温情之美等三个语文活动环节,以品味散文情味之美为主线。
活动一:词语之美
师:从“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卖杨梅的女孩)声音娇娇的……”你发现那些词语之美?
生:使用了叠词。
师:叠词有什么好处?
生:生动地写出了昆明雨季的断断续续,增加了韵律美和节奏感。
师:分析有内容有画面感。文中还有哪些叠词?
生:满满、密匝匝、密密、严严……
师:我找到 ______色,它让我感受到______
生:颜色词,洁白圣洁的底色,浓绿——旺盛的体现绣花——质朴的表达绿釉——恬淡的情味。
生:雨季浓绿,仙人掌浓绿,土瓷杯绿,木香白,苗家姑娘绣花,杨梅黑红,鸡油菌浅黄.富有生机和活力,恬淡舒适。
生:(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昆明的杨梅很大……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读出有儿化音。
师:词语之美叠词:有了韵律,增加了情味;颜色词:有了色彩,增加了画意;儿化音:有了口语,增加了生动;量词:有了细节,增加了张力。
活动二:标点之美
师: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 咦 )这种东西也能吃?!
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啊 )这东西这么好吃?!
师:比较几组标点的差别?试着读一读。
生:逗号:增加停顿时间,使人回味。句号:似回忆,像对话,句子更加简洁。
生:问号与叹号叠用:加强语气,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破折号:延长语气,口语化。
师:作用分析准确,读一读读的有情味。
活动三:温情之美
师:出示背景资料:汪曾祺先生19岁辗转香港、越南至昆明西南联大求学,战乱时期背井离乡,生活不易。
生:温情之美房东(五十多岁的寡妇)尊重与温情。
生: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淡淡的乡愁;陈圆圆、小酒店的店主人心胸与人品。
师:在小酒馆一起坐到午后的朱德熙,四十年后,我写了一首诗,用一张毛边纸写成一个斗方,寄给德熙,德熙很喜欢这幅字,叫他的儿子托了托,配一个框子,挂在他的书房里。德熙在美国病逝快半年了,这幅字还挂在他在北京的书房里。 (汪曾祺《花》1993年)
汪曾祺:生活中,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
师:品读情味之美还可以……
生:修辞、表现手法、结构……
师:请大家仿写小诗:
忘不了
忘不了昆明的雨
忘不了倒挂着还开了花的仙人掌
忘不了鲜香的菌子
忘不了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是四十年前那天的情味
【案例反思】
一、问题设计寻点精妙,一线串珠,以语文活动为主线贯穿始终。
李老师着眼细节、着力语言、着意感受。能深入文本深处,关注细节,词语之美、标点之美、温情之美等角度深入浅出。设计精巧,品读细致入微。设计如此精妙,一下子激活课堂的气氛。
可以看出老师选点的精妙,独辟蹊径,围绕“词语之美、标点之美、温情之美”问题精妙,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沉闷的课堂,老师引领下,举重若轻,如春蚕剥茧般,令人叹服。以学定教,顺势而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困惑而教,教学生不会的知识,自主展示时间,轻松愉悦学习,学习兴致很高,小组合作学习,教会学生学习。针对如何细读文本,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作品的温度,多问几个为什么?细细品读,教师要深入阅读。
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提倡课堂的“少教多学”,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意味着我们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方法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课堂上采用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所以本课的教学尽量让学生在各项课堂活动中,受到本文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对于朗读训练,新课标中又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如读“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停顿略长,满怀深情回味,配合体态语言。“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 咦 )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啊 )这东西这么好吃?!”添加语气词再比较语气变化。利用分享阅读、辩论形式、师生对话等活动环节,课堂高潮迭起。
二、“情境、任务、活动、评价”四位一体,学生读思结合,自主探究,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老师题目设计有高阶思维含量,切切实实提升学生的能力。老师要学会精选利用文本资源,精心设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设计寻情味美环节,从词语之美、标点之美、温情之美等环节,巧妙创设情境,任务链给学生,开展有趣的语文活动,教师恰如其分的点评,别具匠心。
文字有温度,有生命力和张力,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带领学生学会细读文本?找准赏析的角度,不能面面俱到,但重点地方不能一滑而过,教师先深入细读,然后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处,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换个标点行吗?为什么不行?反复对比“时常、有时、满满”这些词语能去掉吗?换个词行吗?名家文章词语、标点都有值得推敲地方很多,只有我们真正走进文本,找到学习的路径,感悟文章的情味。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李老师巧妙运用资料链接,了解背景知人论世,进行健康审美情感教育,构建语文知识及运用。汪曾祺先生19岁辗转香港、越南至昆明西南联大求学,战乱时期背井离乡,生活不易。汪曾祺曾说:“生活中,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更好理解作品的主旨,领悟作者的情感。
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老师让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文本解读贯穿始终。各层次学生各有所得,分组讨论、小组和大组展示、辩论和交流,课堂延伸,增强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让学生放开手脚。独特的视角寻点进行细品,简约精巧的设计,语文活动开展丰富多彩,不乏灵动之美。学生的精彩的发言,带给我们无尽的回味,如花开清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