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随感
许添
这本书我早有耳闻,但却因为内心对“心灵鸡汤”的抵触,迟迟没有阅读。直到某个清闲的下午,我出于消遣,开始了阅读。这一读,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大山女孩的成长故事,更是对于原生家庭、亲情、教育的摸索与思考。
文章的题目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开始我只觉得十分有意境,并不了解它的含义。查阅资料后才知晓,这个书名出自《圣经》,有两层含义,一是“逃离”,二是“找到新的信仰”,这两层含义正契合了这本书的内容。
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始终被讨论的问题。这本书的主角塔拉正是通过教育实现了人生的重塑,教育给了她知识、学历、证书这些体面的东西,让她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但这种理想生活与原生家庭的观念有巨大的差异,她一次次回家,企图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但结果仍是徒劳。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她的学业受阻,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最终塔拉选择了脱离原生家庭,重新选择了自己的家人,她说:“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在文中,塔拉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去叙写自己是如何努力考上一所所名校,成为博士的,而是更多地去谈自己内心的声音。她认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应该是自我创造,而不是被某种权威教导和规训,这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她不愿意成为励志美国梦的化身,如果提及教育只能想到成绩排名和国内外名校,那教育的意义就太浅薄了。
教育的意义应该是什么呢?这个话题太大了,我说不完全。但我想,教育确实不应该是一种僵化的灌输,它应该是思想的扩展、同理心的深化、视角的开阔。它要有支撑内心信念的强大力量,去理解、接受实际上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并以自己的方式往前走。
塔拉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鲁迅先生,想到那些在思想落后、腐朽麻木的年代里,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前辈们,想到了奋斗在深山中的乡村教师们,他们正是在逆流中前进的“摆渡人”,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寻找自己奋斗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栖息的“山”。而这些都是我们身为人民教师应该、也必须要做到的。
不仅是帮助孩子们,我们自己也应该努力做一只自由且强大的鸟,即使经历风雨的阻挡,仍旧坚定地向着心中的大山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