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吾辈当效之 ——读《先生》有感
2024/4/18 10:34:35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118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吾辈当效之

                     ——读《先生》有感

南京市礼尚路学校:张蒙

“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如华夏之背影”

所谓“先生”,即在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涌现出的心系国家的知识分子。从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到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他们开风气之先,不坠青云之志。他们或温文尔雅、或慷慨激昂,但都深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理。

《先生》一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莫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他们,了解他们,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传承。也亦为现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先生都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感同身受;他们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为国传承与担当,像庇护小鸡的母鸡般,以弱身御强世;对学生后辈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毫不吝啬提供经世学问之坐标以及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和民族的兴盛赢得时间、空间。  

他们既清贫又富有,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他们不断张扬民主、科学,并点滴努力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那时的先生们,不擅争评职称,却更擅长个性教学;有知识,也更有情趣,有性格,也更讲人格和品格;教学相长,倾力爱护学生;不独守三尺讲台,更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示大国民风范。陈寅恪先生在《论再生缘》中说:“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举其一例,可概其余。此易见之真理,世人竟不知之,可谓愚不可及矣。”

以史为鉴。作为当代教师,生于和平年代,先生们的优秀品质带给我很多教学启示。以身为范,爱国教育不仅在书本的学习中,更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如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他认为传统的传授方法有问题,要进行改革。他认为,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正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有学习的主动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和指导,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终身性的学习。如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多元,对学生的教育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在教学设计上要尽可能的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合理的情境,在真实的情景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胡适教导学生,不要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他人的信仰为信仲。这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论调。当大部分人教你应当如何如何时,胡适教你不应如何如何。当别人强调某某主义,某某路线时,他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有人认为这是他的局限性,不重视世界观的建立。我却要说,这正是胡适的高人之处:不灌输教条,只教你独立思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需要的是医治贫穷.愚味、贪污、疾病、扰乱,而不是革命”这样的论调,在今天看来,非常的理性而温和。在教育过程中,教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的表达自己,也是我们新课标倡导的培养健全的接班人的理念之一。

读史使人明智。《先生》试图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和人文风貌,先生们的音容笑貌,已经影响并将继续影响一代代人。有人说,历史从来都暗合了某种规律,暗合了某种因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读《先生》,读民国史也是在研读我们自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吾辈当努力效之。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5534 次  |  
  • 本月访问:38691次  |  
  • 访问总数:4733362次  |  
  • 文章总数:2604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