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丘壑,笔写春秋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一点思考
江宁开发区学校 常娟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根粉笔写春秋。”记忆里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赞美老师,可见在讲台边传授知识和在黑板前进行板书是教师传授知识最常见的方式方法。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功能强大的ppt渐渐成为课堂常客,甚至有慢慢取代板书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板书是指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利用黑板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的教学信息的总称。科学研究证明: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75%,可见视觉信息的重要。而板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视觉形象向学生交流信息、传递知识。因此,板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是电脑普及之后,PPT课件以它庞大的容量、丰富的声光电效果以及便利的操作,似乎更加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再加上各网络平台强大的搜索功能和下载功能,PPT更是得到广泛的普及。
其实,就这两种教学手段来说,它们是各有优点的,但是当传统板书渐渐被冷落的时候,作为教师,还是必须要有所思考和选择的。在尝试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之后,我还是觉得作为教师的传统教学手段,板书是不可忽视甚至是不容轻视的。
曾经,我也被PPT强大的功能所吸引,一度觉得板书就是写个课题,不写好像问题也不大。我的上课流程、知识点总结、学生活动要求等都可以利用PPT展示,清楚明了,不需要自己花时间过多解释。还可以大段引用,插入图片、音乐和视频,多种感官的刺激,便捷迅速又吸引学生关注。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的课件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美观,越来越面面俱到。技术的革新,必然带来教学方式、教学习惯和教学风格的变化。可是,我渐渐发现,这种变化并不都是好的,它也让我失去了些什么。
失去什么呢?最主要的是对教学流程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吧,还有,就是上课时候思维的流畅以及那种自由和创新的空气。
对于教师来说,当我的课件极其完整,那么有了这个课件,我不需要对自己的课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认真的思考和记忆,因为课件会指引我。我对知识点的讲解也不需要理解和记忆,因为课件会展示的很清楚。我渐渐被课件束缚,因为它安排好了流程和内容。当偶尔学生在课堂上有新发现需要深入时候,我没有办法用课件支撑,那么学生说完后我们不会顺着新发现再过多探索,因为我们还要回到课件继续我们设计好的课。长此以往,备课的仔细,准备的充分,思考的深入,流程的安排等慢慢被课件固化,我们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渐渐下降了,我们被课件“绑架”了。
对学生来说,教师漂亮的课件似乎他们更喜闻乐见。可是,我们增加了学生直观记忆的训练,减少了思维的训练;我们减少了与学生交流和给学生思考、表达的时间,让学生以为抄笔记就是在认真思考和学习;甚至语文教师对板书的不重视和随意,也会造成学生对书写的轻视。更不用说,门门功课用课件,学生长时间的看课件、抄笔记,学生视力会受到不小的伤害。
因此,我觉得,在现阶段,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传承和发扬板书传统,重视板书设计,不但非常重要,更是语文教师必须肩负的使命。
板书的设计必须是在教师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的情况下,所以它会逼迫我们认真地备课、理解内容和深入思考,心里有数,板书才会摆脱随意,才能有设计感,突出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要求我们重视课堂生成,有应变能力。在不同的课堂生成不同的板书内容,吸引学生的视线,使他们更加专注于课堂内容。与多媒体演示相比,板书更具有互动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反应进行调整。
板书设计要求我们每节课应该都有完整而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能显示思维脉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板书设计要求我们重视书写的规范与美观,直观地成为学生书写的榜样,语文老师的字常常会影响整个班级书写的质量。
当然作为呈现的艺术,板书还要内容精炼准确、布局合理美观、字体清晰易读、色彩搭配和谐、图文结合生动等,是学生小报创作的范例,也是教师展示审美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它的创造性、生成性以及便利性,让它在所有的教学手段中特别好用又特别难以达到完美,于是教师事先的设计和思考就显得特备重要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丰富板书设计的主体,让学生也参与到板书的设计和生成中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巧妙运用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板书更能促进教师自身的各项素养的提升,希望我们语文教师都能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设计,重视板书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板书设计艺术,用内容精确、布局美观、字体清晰、色彩和谐、图文并茂的板书,为自己的语文课堂增色添彩。
心有丘壑,才能笔写春秋。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