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学校 吴露露
2024年3月12日在南外方山听了崔老师《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课,本节课围绕课题设置了三个任务:观察说特征,看图说特征,修改显特征。课堂开始,崔老师通过图片的展示明确“特征”的定义,然后通过展示南外方山校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通过学生已学课文《中国石拱桥》、材料链接《故宫博物院》让学生明确说明顺序,明确写作要有一句中心话概括特征,接着再次显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进行微写作,通过自评、师评,让学生明确写作中不足,最后让学生再次修改。
课堂选取学生周围熟悉的建筑资源进行说明,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作用,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讲评很细致,但是整堂课缺少了框架支撑,所以导致部分环节教学时间较长。
余映潮老师评本节课:缺少对精美范文的发现。没有运用"范文引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一篇说明文的整体的构思。课堂上缺少对学生写作时构思角度、展开方法的文字指导。即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如何先总、后分、再总的思维过程,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分写"部分的顺序展开的要领。仍然局限于"片段写作”。这也给我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上带来了一些思考。
一、 选择合适的说明对象
教授说明文写作时,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说明对象,切合实际的写作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容易写得生动有趣。
二、 明确说明目的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所以在选择合适的说明对象前,教师要明确说明写作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介绍某一事物的基本知识,还是为了阐述某一现象的形成原因等。
三、 运用生动的语言
说明文在学生的印象中通常是枯燥无味的,所以我们可以结合《昆虫记》《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等文章教授学生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生动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和句式,能够使使说明更加具体、形象,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说明文应该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在阐述观点时,尽量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和实例支持。同时,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四、 合理安排结构
说明文要达到条理清晰的效果,需要遵循一定的说明顺序,合理安排段落和层次,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五、 适当使用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的使用能够让文章达到严谨、准确的效果,尤其是举例子、列图表来的说明方法,能够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说明内容。
六、多次修改与润色
完成初稿后,多次修改和润色是提高说明文质量的关键。检查文章是否逻辑清晰、语言流畅,是否有遗漏或错误。在修改过程中,可以请教他人或阅读相关书籍,以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和准确性。
总之,说明文写作需要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 提高自己的说明文写作能力,更好地传递知识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