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名师指导课堂,探写作教学路径 ——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组织观摩省级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优课展播
2024/4/30 20:54:28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1273


420日至21日,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在线观摩了由《七彩语文·初中》编辑部举办的“2024年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优课展播”活动。此次研修活动,旨在加深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提升老师对中考作文命题理念的认识,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20日上午,工作室全体成员认真研修了镇江市第三中学陆婷婷老师的《捕捉真实经历  分享独特感受》、徐州市东苑中学曹蕾老师的《岁岁年年“话”不同:徐州中考作文备考指津》、南通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宋花艳老师的《行走间,我发现了“作文”的技巧》,获益良多。

陆婷婷老师的《捕捉真实经历,分享独特感受》作文指导课分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回顾了镇江近十年的中考作文真题。十年来的作文题,从命题方式看命题作文7题,半命题作文3题。题目变化多端,作文考查实质不变——“实”“活”“思”。二、结合2023年镇江作文题分析“实”“活”“思”的内涵。当年中考作文题为《天气,牵着    的心》。传承了“实”字。审视与天气相关的人、事、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独特体验;题目以朴实的提示给学生写作方向,无审题障碍。讲究“活”字。题目简约而不简单,给学生广阔的选材空间。追求“思”字。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辨。倡导立意高远,思旁人之未思。三、如何应对以上考查要求?以十年来的中考题为例,可见考试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以上的三字要求。我们要做到关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对你的成长有帮助或启发的事、只有你才经历过的事,以我笔写我心,书写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心灵故事。四、如何有效备考?锦囊一:借助问题清单,定格瞬间,细描生活。锦囊二:建立专题素材库,将生活经验结构化。锦囊三:替换旧作中的素材,感受真实的力量。在作文复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以下意识:积累是为了使用;替换旧作中的素材;与读者分享自己最真实的人生体验。

Cache_5fb2f0eb3614ce44.微信图片_20240425171819

曹蕾老师的中考作文指导讲座《岁岁年年“话”不同:徐州中考作文备考指津》首先呈现了20212023年徐州市中考作文题,并对每年的题目进行了题目解读与审题指导,如对2023年的题目她指出要扣住关键词“复杂”,写出情感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此外要思考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将思想主题表达由个人提升到集体、民族等层面。接着,曹老师带领我们逐一赏析了这三年徐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中的代表作。第三个环节,曹老师介绍了近几年徐州中考作文命题的4个特点:1.导向立德树人,引领精神成长;2.设置情境任务,指向实践应用;3.体现多元开放,考查思维能力;4.紧密通融教材,体现考学一致。讲座中曹老师提出了应对建议:开展系统学习、做好素材积累、保持常态读写、进行仿真演练、不断修改升格;同时还指出:写作立意上要更上层楼、格局上走向“大我”、构思上独具匠心、描写上抓住细节、感悟上蕴含哲理。最后针对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曹老师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指点迷津:1.规范文体;2.力求创新;3.做好写材料作文的准备。

曹老师的讲座启发我们: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走向学生的生活,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描绘生活之趣,抒写生活之情,阐发生活之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宋花艳老师在《行走间,我发现了“作文”的技巧》一课中,回顾了南通市近十年中考作文真题,然后指出在2023年之前南通市的中考作文都围绕心灵的成长展开,但是2023年的作文题是半命题,这其实给学生的写作制造了障碍,提高了难度。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写好半命题作文呢,宋老师以2023年的作文题为例从“题”“材”“意”三方面具体阐述。“题”是文章的眼睛,宋老师认为要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好题目,结合2023年考生所补的题目,宋老师觉得补题可以从具体事物、抽象事物、特定情境入手,不管哪种方法,所补题目一定要保证通顺。其次就是解题,以2023年中考题为例,我们需要抓住关键词,关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宋老师以中考佳作为例,告诉学生所补关键词要呈现在作文的开篇、结尾、行文中,但是这种呈现应是独具匠心的呈现。“材”是文章的血肉,宋老师认为学生所选题材需要紧扣主题,讲究真实,力求新颖,并且宋老师强调,所谓真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列举学生身边的事实为例加以阐释。“意”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作文还需要有好的立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将格局打开,拔高立意,上升到家国情怀。

宋老师的写作指导课结合中考中的好文佳作,具体详实的讲述了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为我们以后的写作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一篇好的作文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取一个好的题目,并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选好真实可信有感染力的材料,力图将文章的立意提高。

420日下午先后观摩了扬州市京华美岭中学薛婧老师的《字斟句酌细审题,情真理切深立意——2024年中考作文备战指导》、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王元老师的《写真生活,真写生活,写生活之真》、宿迁市崇文初级中学葛奕贤老师的《“作文”也需“做文”》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马卓玥老师的《感于物,行于言》、泰兴实验中学潘群老师的《化虚为实,落笔生花》。

薛婧老师带来了作文课《字斟句酌细审题,情真理切深立意——2024年中考作文备战指导》。薛老师有条不紊地带领大家从“字斟句酌细审题”“情深理切深立意”“中考作文怎么写”几个方面详细解剖了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技巧,给初三学生献上了写作真经。通过链接课内文章,薛老师从“题眼”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推理出合理精准的审题方法:要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范围;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薛老师还列举2016年和2023年的扬州中考作文题,具体直观又细致入微地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在写作中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尤其在立意方面,薛老师提醒大家,作文写作要体现正能量,思想要健康、积极向上。

薛老师的这节课,对于我们初三一线老师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唤醒了我们在课堂写作教学的激情。像薛老师所说——师生“跨代组合”……他朝考场“顶出一个春天”……“我心雀跃”!

0D6D0C76A2435CD7554A48C004436DD71

王元老师带来的中考作文指导课课题为《写真生活,真写生活,写生活之真》。王元老师围绕“真”字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王老师先回顾了连云港近十年中考作文真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话题,并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一观点。接着在品读了两篇优秀作文之后,结合具体文章给出了如何写出美文的方法。分别是:一、关注“我”的成长过程写真生活。二、展现“我”的写作智慧,真写生活。三、思考“我”与外界的联系,写生活之真。

在观摩完王老师的课以后,我们获得了几点启发:第一,在日常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第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建构素材库,思考自身与自然、社会、人生及自我的联系,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第三,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多尝试小短文写作,练习创意表达。

1BG34K5SOT5W{5D7BW67~8I

IMG_20240420_214008_edit_670662229978274

葛奕贤老师《“作文”也需“做文”》主题讲座。葛老师从“真切的表达”“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深入解读2023年宿迁市中考作文题。一、真切的表达。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表达内心的热爱,呼唤同学们用真切的表达来写“热爱”。二、真挚的情感。2023年作文题中的材料是以同学们的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来创设文题情境的,作文材料突出“共鸣”一词,这就要求学生抒发真挚的情感,唯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三、真诚的语言。讲座的最后,葛老师展示了几篇优秀作文,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一次,我与蜡梅深深共鸣》一文,葛老师从“真诚的语言”这个角度对这篇作文进行了深度的解析,这篇作文选材一般,但是学生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真诚的表达了自己对蜡梅的喜爱之情,学生叙写了“我”的心路历程,作文在物我相交映中升华文章的主题。

葛老师的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又有真实详实的案例,启示我们在之后的作文教学中,关注主题情境,关注真情实感,关注语言表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抽丝剥茧般体会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用或朴素自然,或优雅典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IMG_256

马卓玥老师带来了《感于物,行于言》一课。首先,马老师对苏州近10年的中考作文真题进行了梳理。紧接着,她对新课标关于表达与交流的要求进行解读,明晰了初中生写作之行走方向,并对2023年苏州市中考佳作《活泼是我们的主张》进行欣赏,分析其优秀之处。结合以上铺垫,马老师从两个方面对中考写作进行指导:第一,考生要有写作准备,要热爱生活,建写作富矿;还要从我出发,求“人无我有”。第二,考生要有考场智慧,简单来说就是要在行文中亮明主题、把握细节、恰当修辞和使用诗文。

马老师的课引发我们产生了一些思考: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选材训练,引导学生对自我与生活进行感知与思考,以此来积累独特而丰富的作文素材。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最后,要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多用技巧,将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悟外化为文字。

IMG_20240420_154033

潘群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化虚为实,落笔生花》一课。潘老师先分享2023年泰州中考作文“越来越甜”的佳作解读,然后分析如何将“甜”描述清楚,能够让人体会到这个程度逐渐加深的过程,指出应该化虚为实,将“甜”落到实处。潘老师对“化虚为实”做了通俗地解释,即将作者的主观情、理诉诸于客观存在的人、事、物上,借助他们来叙事、抒情或说理,使得文章生动形象、言之有物。接着,通过对三篇佳作的品读与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都将“甜”落到了具体的实物上,由物及人,让感情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借助生动的语言体现出来。

潘老师讲授的“化虚为实”的写法可以让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实在可感的东西,更加真实可信,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才能让人如临其境,真正感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Cache_2075c80bab63c2be.

421日上午,研修继续中。我们用心观摩了无锡市东林中学朱秋菊老师的《真实生活:读写融通的关键钥匙》、常州市花园中学周文婷老师的《虚实之间,扩容自己的作文“天地”》、江苏省淮阴中学周子琰老师的《寻求多感融合,书写动人篇章》、盐城市康居路初级中学严慧老师带来的《“善”“善”与共,巧“接”佳作》。

朱秋菊老师授课的课题是《真实生活:读写融通的关键钥匙》。本节课主要教授的是如何选材和立意。朱老师首先呈现了无锡市2015年至2023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并从中总结规律,除了2021年,其他4年的作文内容都与读书有关系,在她看来,阅读与写作是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要想作文写得好,阅读必须落到实处。在内容的处理上,她引用铁凝老师的话说明一个道理:与真实生活的勾连,才是读后感的高级表达。朱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三个锦囊妙计,即巧抓触点,深化文章立意;抽丝剥茧,聚焦微小细节;向内审视,直面少年之心。在每条妙计后,朱老师分条列点,教授具体方法,并以范文引路,以中考佳作印证。

本堂课让我们感受到教授学生作文,完全可以依靠初中所学的课文作为范文,从中提炼出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并且要让学生知道,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定是取材于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是真实内心的表白

IMG_8513

周文婷老师的《虚实之间,扩容自己的作文“天地”》作文指导课先回顾了近三年常州中考作文题并强调了命题的三个趋向:思辨性强指向多重素养的考查、立足生活选材空间大、限定关键词力避宿构。并以2023年《方寸之间天地大》为例,以点到面,深入探讨如何在虚实之间,扩容自己的作文天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以实载虚,选材精当;纵深开掘,立意多维;步步搭建,结构清晰;真实可感,细节传神。
   从周老师的指导课中,我们获得了几点教学启示:“以我之眼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选材需贴合文题,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如何独特?我有而他人无。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大家所处的环境、经历的事情可能相似,但每个人的视角、情感和思考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要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相似素材赋予个性化的色彩。    首先,选材需贴合文题,这是基础。但贴合文题并不意味着要选择别人没有用过的素材,而是要在常见的素材中挖掘出不一样的角度和深度。其次,立意的深刻是写出独特韵味的关键。在写作时,要敢于挑战常规思维,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见解。再者,结构清晰也是写出独特韵味的重要一环。在构建结构时,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颖的布局方式,如倒叙、插叙等,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最后,语言的精妙是提升文章独特韵味的点睛之笔。写作时,要注重锤炼语言,力求精准、生动、富有感染力。
   Cache_-18936d6069994a01.

周子琰老师带来了《寻求多感融合,书写动人篇章》中考作文写作指导课。首先,周老师对近10年中考作文主题导向进行了梳理,得出三大写作导向:注重生活经验、注重情感体验、注重思维锤炼。接着,以淮安市2023年中考作文真题优秀范文为例,提炼出“敏锐的感觉”“细腻的感受”“深刻的感悟”三个写作关键点。“敏锐的感觉”要求学生写作立足于真实生活,捕捉感觉,建立写作素材库;“细腻的感受”要求事件立足于情感体验,聚焦感受,学习表达个性化;“深刻的感悟”要求立意立足于生活反思,提炼感悟,思考“生”之意义。以上三个点分别旨在解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三个问题。

Cache_5da433a06c0e0956.

严慧老师讲授《“善”“善”与共,巧“接”佳作》一课。这节课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精心指导。一、要善于精准定位,将文题与任务情境巧妙对接。严老师指出,中考作文命题已呈现情景化、任务化的特点,并以盐城市2023年、2022年中考作文题为例,讲授了这类作文题的审题技巧和写作策略,强调要定位好任务内容、读者对象、文体形式。二、要善于聚焦凝视,将生活与思考感悟深度对接。严老师指导学生要做到:有心与热爱对接,细腻与凝视对接,思维与深度对接。三、要善于尺水兴波,将内容与破圈构思灵活对接。严老师结合具体范文,从巧拟题目、环境烘托、精心布局三个方面教给学生写出有波澜、有文采的作文的具体技巧。

严老师的课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带来了有益的思考。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作文审题需要进行联想和想象,也需要分析和比较;作文构思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选材的训练。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凝视生活,提炼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剪接活用素材,从而表达生活、升华思想。

Cache_-2cddeb88c04cfe7b.

随着本次研修活动的圆满落幕,工作室全体成员纷纷表示,将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的写作之路点亮一盏明灯,引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始终坚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们携手共同心并行,为写作教学质量提高,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我们自身教学素养的发展而努力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3726 次  |  
  • 本月访问:58663次  |  
  • 访问总数:6476891次  |  
  • 文章总数:3028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