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凝智慧,共思共行共成长
——江宁开发区学校(初中部)举办“清源杯”第二届新教师(英语)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研一体化,提升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新教师迅速成长,近日,江宁开发区学校(初中部)举办了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七年级英语组承办的“清源杯”第二届新教师(英语)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参赛教师在同中求异、异中创新,以过硬的专业水平和精妙的教学巧思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
课堂展示活动前,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了周密地部署与安排,确保本次活动公平、有序地开展。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执教课题是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下册Unit7、Unit8。
潘薛梅老师以感动中国节目导入,让学生介绍几位感动中国人物,分析他们的品格,从而导入Recommend。而后提问学生吴老师推荐丹尼尔得什么奖,为什么推荐,并复习Welcome学习的短语。之后带学生学习整个信件的结构,并重点学习丹尼尔的三个优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分析三个段落的优点:句式的多样化,频率副词的合理使用,动词的使用。而后以小游戏教学生判断ability和personality。最后让学生读最后一段,获悉吴老师的希望是什么。最后强调了写推荐信的三个要素,并让学生写一封推荐自己班同学的推荐信并利用写作评价表点评。
在第二节课的导入阶段,文凤娇老师让学生通过复习Daniel和他的同班同学参加互助俱乐部所做的事情,以及林涛的勇敢之举引出今年的青年之星奖。在写前阶段,文老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出推荐信的基本结构;再根据推荐信的三大部分分别设置不同问题帮助学生仔细阅读书信,给出仿写例子;最后通过信中的句子,从连词、副词和从句的角度赏析信中的句子,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在写中和写后阶段,让学生根据提示完成推荐信书写,最后互批和共批,给出范文。
杨亮老师也以感动中国节目作为导入,引入所学生词,以及为学生获奖写推荐信这一话题。从结构、内容、语言点方面分析范文,为后续写作任务打下基础。写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及评分表,便于学生书写初稿以及润色完善二稿。过程中,教师还及时反馈。课堂结尾,学生展示作文,教师给出评价,并引导学生在范文赏析中完成对情感的升华。
徐宁倩老师则以复习导入的形式开始新课,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徐老师精心设计各种问题,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课堂具实效性。最后在学生动笔之前徐老师再次带领学生回顾推荐信的结构框架与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好的推荐信应该是怎样的,为后面的评价做准备。接着徐老师邀请全班评价了一位同学的推荐信,最后学生们根据评价标准和同伴所给的建议,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习作,培养他们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陈慧妹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使得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乐于其中。她首先明确本节课写作任务,再将课本中的推荐信作为阅读素材,泛读明确其主旨大意,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对于推荐信形成一个整体概念。随后带领他们讨论和总结,掌握信的开头、主体、结尾的各自功能和特点。在写作前,陈老师还对课内文本进行了补充,给学生的写作搭建很好的语言框架,最后再让学生动笔,并邀请两位同学进行分享,课堂实效好。
杨雨欣老师讲课娓娓道来,富有逻辑性,“以读促写”,课程设计简洁有力。杨老师以教材推荐信为阅读素材,先进行泛读明确文章结构,从宏观上给学生的写作给予有利的指导。继而,通过详读每一段,引导学生探索写作每一个环节具体的写作技能,这一环节挖掘的逻辑让人耳目一新。在分析主体部分的段落时,拆分每一段,让学生了解主体段落的写作模式以及注意写作的语言运用。她的课分析教材内容并且解决问题,设计多个环节操练重点句型,紧扣文本内容。写前还涉及了小组讨论,相互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同一个课题,不同的巧思,助力青年教师共同发展。此次同课异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不仅是教师们展示自己、提升能力的平台,也为老师们教学理念的碰撞和融合提供了契机。
经过评委公平、公正的评审,现将本次课堂展示活动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潘薛梅 杨雨欣
二等奖:徐宁倩 文凤娇 杨亮 陈慧妹
来源|七年级英语备课组
审核|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