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化”讲评的改变策略思考
2024/6/25 10:02:11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730

针对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化”讲评的改变策略思考

江宁开发区学校 赵慧

前一阶段,我们在进行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我发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割裂的现状:即课本内容讲解全面,试卷散文考试题则讲解笼统。在试卷讲评中,我们过于注重语文阅读的工具性,忽视其文学性,造成“公式化”教学方式较为普遍。我们承认“公式化”阅读教学所带来的好处,但也不能忽视其所带来的缺憾。如何保持阅读教学在试卷讲评中的连贯性,充分发挥试卷选文的效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现状,我进行了几点改善策略思考: 一、.朗读批注和交流,在小组合作中提升学生感悟。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佳入口,学生的朗读不仅限于书本内容,文学名著、考试选文等都可以成为朗诵的素材。特别是试卷选文内容,我们可以把它当作课文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除了关注考点和成绩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可以自由朗读,也可以齐读,还可以选取比较好的段落细读,由此,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引导学生在思考考题的同时也注意选文的文学价值。“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教师要求学生动笔标注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词句,不必拘泥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考点,可以随意批注自己的感悟和心得。批注完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自己阅读完选文后的心得体会,其他组员则做好笔记。经过小组交流,不同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一篇精美的选文也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出最大价值,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答题技能,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领悟能力。

  二、摘抄背诵和化用,潜移默化下全面发展。就如上文所说,选文不能只把它当作考试内容,讲过就算,还可以将其当作文学名著来看。初中生学习文学名著,一般会摘抄名著中的经典句子,我们何不把这种学习文学名著的方式沿用到阅读教学中?同样,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等背诵下来,记到脑海中。

  实践证明,将选文的精华积累下来,就真正达成了把美文读厚,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此外,选文阅读往往还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初中生常常面临拿到作文题目不知如何去写的困境,究其原因,或者不会写,或者写的题材太老旧,或者缺乏真实性,或者难以表达出真情实感。而阅读教学则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良好的题材储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选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的特色,还可以体会选文中作者如何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方方面面都可以为学生写作带来示范和帮助。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阅读选文,发挥其多方面的作用,要给学生带来多方位的启发,而不是作为答题公式的练习加以巩固。

三、准备原创题,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为了检验学生对阅读选文理解的程度,也为了引导、帮助学生深层理解选文的精彩之处,教师可以在准备试卷讲评时针对选文阅读准备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基础题,训练学生的答题思维,也可以是拓展题,着重培养他们的研究领悟能力,这一任务也可让学生参与其中。即学生在多次阅读选文后,可以就自己的感悟情况提出一个或者几个相关的问题,教师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一训练,除了可以检验学生阅读选文程度的深浅之外,其实也是对学生答题技巧的再次巩固。相对于死记硬背阅读答题公式,这种“自问自答”的原创题突破了答题公式的不利影响,还能发挥选文的文学作用,促使学生在掌握答题技巧的同时,了解选文的文学内涵,提升个人语文修养。“公式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其益处,但其弊端也无法忽视。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注意合理运用“公式化”教学模式,不能把语文教学当作考试的敲门砖,而应该注重其工具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2575 次  |  
  • 本月访问:80950次  |  
  • 访问总数:6870695次  |  
  • 文章总数:3176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