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泛舟,共探实用文教学之道 ——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实用文教学教什么》读书交流活动
2024/7/9 8:56:05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692


2024年7月1日晚,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了《实用文教学教什么》王荣生主编读书交流活动,活动围绕“以《伟大的悲剧》为例,探索人物传记的阅读教学设计基于实用性特征,如何进行实用文阅读教学设计——以八上新闻单元为例”两个问题,探讨实用文教学的奥秘与路径。这次交流充分展示了工作室一学期以来孜孜不倦探索实用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异成果。本次活动由工作室成员徐明雯老师主持。

首先,各位教师围绕“以《伟大的悲剧》为例,探索人物传记的阅读教学设计”这个问题,各抒己见。

徐明雯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一是过阅读《实用文教学教什么》,对实用文教学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升。原本,对于实用文(包括人物传记)的教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其在教材和考试中的比重较小。然而,王教授的著作让人深刻认识到,实用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在实用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教学目标,以《伟大的悲剧》为例。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教学内容上,关注标题,围绕标题“伟大的悲剧”,从初步阅读到深入理解,再到情感共鸣。另外,在阅读《伟大的悲剧》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作者茨威格在叙述和描写中加入自己理解和想象的重要性。文本多次引用日记的内容,不仅丰满人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增添了真实性,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视角出发思考问题,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选择这位传主等。深入探究时,可以提问:“茨威格为什么选择为斯科特而不是阿蒙森作传?”引导学生深刻思考作者选择传主的目的和原因。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可以灵活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写作练习等方法。此外,教学评价也需要多元化。

许添老师依据《实用文教学教什么》及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王教授认为实用文阅读是为了获取文章的信息,阅读的目的是理解,因而可以“得其义而忘其言”,所以从“阅读经验”“课文内容”“阅读规范”三个向度出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为纪录片撰写开头介绍语、为纪录片选择特写镜头、为纪录片写结束语。许老师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情境中,引导学生筛选整合传记中人物的事迹,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与精神品质,从而体会传记类文章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特点。这样教学,学生们就能积累更多阅读经验,当他们再次遇到长篇的人物传记时,就不会束手无策,能快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并逐步获得筛选整合的能力,掌握阅读方法。

仇捷雯老师书中的几条重要策略入手,反思《伟大的悲剧》教学,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从“主动学习”理念出发,设计课前导读单,提供阅读提示及背景资料链接;明确课文的阅读训练点并提供切实的反馈评价量表;以作者的写作目的为指引引导学生关注纪传体文学的特点;以发展批判性思维为落脚点进行拓展延伸;重视传记文学写作特点,通过将日记原文和课文内容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出本篇传记文学的特点:真实的资料+合理的想象+作者的态度。

邓沁老师则围绕书中提出的“实用文阅读教学设计要点”,进行补充:首先,要抓住体式特征“真实性”和“文学性”也可以作为传记类作品要抓住的体式重点其次,传记类作品一定要把握好学情特点。教材中的传记作品有的出现在八上有的出现在七下,根据出现的时间不同教学设计也不同。第三,关注“单元导读”部分,《伟大的悲剧》一文所在的单元导读提到了探索精神,提到了浏览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都要落地实处《实用文教学教什么》的工作坊研讨内容中,老师和专家们也多次提到单元提示,这对我们传记类文本教学是一个很重要引领。最后,多专注标题。部编版教材中的传记《伟大的悲剧》《美丽的颜色》,对比《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更为丰富,有一定文学性,可以作为教学指引。

接着,老师们就本次交流的第二个问题“基于‘实用性’特征,如何进行实用文阅读教学设计——以八上新闻单元为例”进行探讨。

吴露露老师首先做了分享。她结合教材编排、新课标要求,设置本单元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的兴趣和习惯学会阅读新闻作品,能根据目的选择相应的形式进行表达交流。另外,在信息海量涌现的当今时代,不同的传播媒介和媒体有不同的报道侧重点、不同的报道风格,因此,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消息来源,审辨消息真伪,也是学习阅读新闻的重要目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由交流、评价探讨抖音、微博、头条、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等媒介的可信度,从而认识到新闻作品可以带我们了解新近发生的事实,但是就新闻可信度上我们要关注官方媒体如人民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在本单元教授结束,可以让学生就开学后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发生的新变化、采取的新举措、产生的新风貌等,用新闻视角观察身边生活,写一则新闻。

盛澜老师提出尝试融合“新闻单元”和《红星照耀中国》的整本书阅读,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新闻单元“活动探究”中的三项学习任务。同时,引导学生回顾革命历史,阅读纪实作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新闻知识的学习与历史、国家和社会联系起来,在学习新闻的同时,感受实用性文本中的人、事、物、情。

张蒙老师首先赞同盛老师提出新闻单元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进行新闻写作的创意,并补充除了新闻写作之外,新闻采访这个任务也可以和名著结合在一起。其次,提出将以大单元的形式进行授课并设置了一系列教学目标。在根据新闻事实,感受作者的态度倾向这个目标上,教学设计是:比较几篇课文,通过品味语言,仿照示例,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提供学习支架,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作者选用“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等词,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英勇无敌的赞美。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教学困惑:如何让学生在列采访提纲时更好地围绕采访目的提出采访问题。

汤晨炜老师分享自己的心得。首先是观念上要更新;其次,可以进一步开发新闻阅读单元的成果。打开视野,把目光放在通讯、特写、评论这些新闻体裁上,这些体裁也值得学习,一篇好的通讯、特写就是一篇好的记叙文的典范,一篇好的评论就是一篇好的议论文的典范,例如通讯,可以尝试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在新闻活动单元中,大家积极采访,认真写作,这个过程一定很有意义,写一篇通讯,把这次活动的全过程向大家报道又例如特写,可以把上述任务变化一下:在新闻活动单元中,大家积极采访,认真写作,其中一定有让你难忘的瞬间,写一篇特写,把这个瞬间记录下来又例如评论,我们还可以把这个任务变化一下:在新闻活动单元中,大家积极采访,认真写作,你觉得这样的活动对同学们有什么意义?最后,汤老师分享自己在教学列采访提纲时的做法:引导学生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维度提出采访问题。

随着讨论的深入,思想的火花在云端碰撞,智慧的涟漪在每个人心中荡漾。教师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困惑与感悟,共同探讨实用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创新路径。每一个观点、每一次交流,都如同夏夜中的繁星,虽远却亮,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最后,姜涛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对本次线上读书交流活动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活动的成功举办以及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做了充分肯定。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实用文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其中的亮点与可借鉴之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措施。强调实用文教学要落实“实用性”特点,要把握文本特质,要尊重学情,要遵循教材编排特点,为生活而教,为发展学生素养而教。

墨海泛舟,需有灯塔指引;教海无涯,更需智慧同行。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此次《实用文教学教什么》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与分享,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与启迪。活动缓缓落下帷幕但那份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对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却如同夏夜中的星光一般,永远闪耀在每个人的心中。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继续在慧阅读研修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创灿烂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1863 次  |  
  • 本月访问:43733次  |  
  • 访问总数:6461961次  |  
  • 文章总数:3017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