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传记类文本的真实性
2024/7/9 16:55:04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787

如何理解传记类文本的真实性

江宁开发区学校 费丹丹

科技类、传记、新闻等属于实用文。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与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生活交流沟通所需,解决具体问题。任务群的关键在于“实用”。传记类的实用性体现在哪里?一是了解事实真相,一是理解蕴含的时代意义。这也就对应着传记类文本的两重属性:真实性与文学性。

阅读传记首先要明确传记所阐述的具体内容与人物历程,感知其真实性的特点,进而深入文本语言体悟其生动性。阅读传记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信息把握时间经过。如《伟大的悲剧》中可引导学生借助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变以及人物的举动等“信息路标”梳理悲剧的经过,真正体会悲在何处。当然也会有人质疑有些细节作者没有亲见,何以如此细腻?是否有违真实性?传记的真实不同于历史的真实,传记类文本真实性的实现不仅依靠对各种原始的传主先关材料进行罗列、汇编,更在于对其中能够揭示传主个性和精神品质、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事实加以组织、编排、打磨,甚至有时还需要在不违背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人物的细节和事件的空白进行合理的加工与补充,从而充分凸显传主的精神气质。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要渗透给学生对传记类文本“真实性”的准确理解。我们不能仅限于去梳理事实经过,了解事实真相,标签式地概括人物形象,而是更需要借助这些信息去合理生发,进行表达训练,真正感受传主的个性特征与精神品质。如《伟大的悲剧》中奥茨独自走向风雪时,队友没有再次阻拦,这里可以组织学生们描述一下队友们当时的内心活动,引导学生去领悟不只是奥茨有坦然赴死的勇气与决心,其他队友也与他一样清楚自己的命运,并坦然接受这一结局的到来。再如《太空一日》自传中,杨利伟经历26秒死亡共振后眨眼这一情节,可以训练学生对当时的指挥大厅进行场面描写,把紧张到欢腾表现出来。通过这些练笔指导学生深入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美的感受和思想的震撼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概括事件的层面走向背后品质的探究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1861 次  |  
  • 本月访问:91804次  |  
  • 访问总数:7201848次  |  
  • 文章总数:3241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