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精准设计 寻觅写作美点
清水亭学校 胡斌
【案例背景】
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软肋”,学生平时很害怕写作文,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我们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写作方法。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一提到写作就“哀鸿遍地”。如何立足于我校新优质初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情,如何激发孩子们习作的兴趣呢以及写作的技巧呢?如果把再好的事情,再好的故事,再好的经历,用平板的文字,单调的结构来加以表现,都只会是材料上的浪费。写作的形态美,关注写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义学习语文,在整体、真实的语境中培养写作能力。
我带着一些困惑,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一节《关注中考记叙文的形态美》作文指导课,顿时让我茅塞顿开。
余老就选择“记叙文形态美”精巧的切入点,让我们感受到写作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推学生文学修养、文学鉴赏能力与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进而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
【案例描述】
12月21日上午,我们不约而同地齐聚,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一节《关注中考记叙文的形态美》作文指导课。
师:读余光中的《乡愁》你觉得写作中,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哪些?
生:运用了反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师:一唱三叹,重章叠句的形态美。
生:结构巧妙,三段相似。
师:手法丰富,穿插手法。
师:请同学耐心读《观舞记》,独立思考,从构思“形态美”角度,哪些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生甲:美在开头,拉近与读者距离。
生乙:美在首尾呼应。
生丙:注意用排比句式。
师:起笔有味道,故事有味道,夜晚点题有味道。
生:故事铺垫,有人物出场氛围,有舞台背景,概写舞蹈,详写舞蹈,议论作结。
师:诗意小段,层层推进。
师:再读两篇小日记,请大家默读作批注。
生:承上启下,以花裙作线索。
师:大家再仔细看,日记(阴,晴),映写人物心情,请用八字概括。
生:结构对称,条理清晰。
师:条理清晰能否换一个词。
生:一线串珠。
师:好!结构对称,一线串珠。
师:第三则材料刘墉《写给儿子》一文,有哪些技巧好?用好在什么地方的句式来说。
生1:结构清晰,好在细小事情,逐层深入。
生2:议论对人生的看法,夹叙夹议。
生3:选取三个事例,详略得当。
师:用八个字来概括:微型故事,横式结构。
师:再读《散步》好在哪里?
生1:结构好,总分总。
生2:内容好,利用穿插手法,条理清晰,生活中小事蕴含哲理。
师:内容相互照应,选取生活中美好的细节,耐人寻味,标题好。
师:轻点一笔,解说一笔,略写一笔,详写一笔,深化一笔。
余老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尽量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通过选择精巧的切入点,预设的精巧,给学生设计一些任务链,让学生能全面参与课堂,善于发现文章的形态美,让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一种优良的习惯。
【案例反思】
一、寻点精妙,寻找作文形态美的亮点,提升欣赏美文的能力与表达能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再好的事情,再好的故事,再好的经历,用平板的文字,单调的结构来加以表现,都只会是材料上的浪费。写作的形态美,关注写作的重要理念之一。”余映潮老师教学设计30字诀: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在作文教学设计中,充分展现出来了。
王荣生教授曾说:“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他所说的“几乎没有写作教学”,指的是“从学生思考他的写作开始,到他开始写作,到他的作文完成,这一阶段几乎没有指导”。作文指导迫在眉睫,余映潮老师给我们指引一条路,眼睛为之一亮,点亮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再读《散步》好在哪里?请用文章好在哪里?用这种句式表达。生1:结构好,总分总。生2:内容好,利用穿插手法,条理清晰,生活中小事蕴含哲理。师:内容相互照应,选取生活中美好的细节,耐人寻味,标题好。师:轻点一笔,解说一笔,略写一笔,详写一笔,深化一笔。经典散文妙点寻觅,学生学到了丰富的习作经验,欣赏到作品的妙处。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仿写《瞧,我们这一家子》的小练笔,仿写练习中感悟写作的真谛,写出了升格作文,尝试写作的乐趣。
再如刘墉《写给儿子》一文,哪些技巧好?用好在什么地方句式来说。生1:结构清晰,好在细小事情,逐层深入。生2:议论对人生看法,夹叙夹议。生3:这取三个事例,详略得当。师:用八个字概括:微型故事,横式结构。学会寻找生活中细微小事,仿写《这一刻,不同寻常》采用微型故事,关注生活。学生探讨兴趣很浓,不知不觉中学到写作技巧。
新优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提倡课堂的“少教多学”,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少教意味着我们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方法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由强调教师的“教”向突出学生的“学”转变;就教学目标而言,是侧重学生的学习力培养,让学生乐学、善学,学会学习;就课堂主体而言,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就教学过程而言,是要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精教多学;就教学方法而言,是要突出内容的问题性、活动的探究性,减少或杜绝直接告诉学生知识或结论。
二、提倡习作课堂精准巧妙设计,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寻到写作技巧的一把金钥匙。
作文教学千头万绪,不能面面俱到。课前老师要做足功课,关注中考记叙文的形态美为话题开展研究,余映潮老师简化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简化”达到“纯化”“美化”的目标,致力课堂效率的提高。独辟蹊径,寻点精妙,巧妙点拨,教师备课的精细,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沉闷的课堂,老师引领下,举重若轻,如春蚕剥茧般,令人叹服。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利用语文活动环节的设计、师生对话等活动,课堂高潮迭起。
学生细读文学作品片段,研讨探究概括出写作技巧,妙点方面进行概括:手法丰富,穿插手法;诗意小段,层层推进;结构对称,一线串珠;微型故事,横式结构;轻点一笔,解说一笔;略写一笔,详写一笔,深化一笔等。初中语文部编教材的使用,结合我校是新优质初中,生源状况一般,立足学情,以学定教。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语文课堂是“告知”还是“承载”,学习是“他主”还是“自主”,真正落实“少教多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分享讨论的结果。
写作精彩的寻点,独特的视角进行赏析,简约精巧的设计,语文活动开展丰富多彩,不乏灵动之美。学生的精彩的发言,带给我们无尽的回味,如栀子花开清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