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新课标理念的学习和落实,深入开展跨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11月15日,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和鼓楼区初中语文张玲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了“跨学科教学中的读写共生策略研究”研修活动。活动中,吴露露、仇捷雯、都瑞、杨倩四位老师精心讲授了展示课,王跃平、张玲、姜涛三位正高、特级教师作了精彩的讲座。我校教务处主任费丹丹老师主持了本次研修活动。
我校吴露露老师讲授《三顾茅庐》。整节课创设“给文本配插图”的学习情境,设计了“人物服饰展性情”“插图文字显情怀”“文本插图明抉择”三个任务,引领学生走近“三顾茅庐”的故事。课堂上,吴老师语言幽默风趣,态度亲切自然,授课思路清晰、富有条理,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巧妙的概括,在跨学科任务活动中,带领学生解读文本,走近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人物的形象,体悟作者的情感。一堂课下来,学生在多元的活动中感受到了语文学科的魅力,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进一步确立了做“有诚心的人、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的情感目标。
我校仇捷雯老师讲授郑振铎的散文《猫》。整节课创设“人与动物共享一个家园”专题展览的情境,要求学生完成“猫咪文学角”的设计,教学中设置了“建立猫咪回忆档案”“梳理猫咪受难史”“创作猫咪信笺”三个任务,带领学生抓住猫的形象特点,感悟作者的愧疚之情和人性思考。课堂上,仇老师将美术、音乐学科知识巧妙地融进了语文课堂之中,通过亨利艾特的画作引导学生抓住猫咪特点,通过选择背景音乐带领学生感悟文章意蕴。整节课堂,仇老师用情感充沛、娓娓道来的语言让学生进入了一个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并行的文学阅读世界。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幕府山初级中学的都瑞老师讲授了《范进中举》。教学中创设了学校短视频创作大赛的情境,围绕进行短视频脚本创作的任务,设计了“构思拍摄画面”“设计人物对白”“撰写视频结语”三个任务,带领学生走入情节,品读人物,体悟主题。课堂上,都老师循循善诱,将影视拍摄、历史、音乐等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围绕跨学科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创作短视频脚本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动人的演绎,生动展现人物形象,对文本主题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倩老师讲授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昆明的雨》。整节课在深耕文本的基础上完整再现了绘画的流程,设计了“以文入画,明确画作内容”“画随文生,确定绘制要领”“挖掘情味,给画作题字”三个任务,带领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和含而不露的情味。杨老师的教学设计清晰流畅,颇具创意,课堂教学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理解深刻,妙语连珠,见解独到。尤其是杨老师从构图布局和色彩运用两方面向学生展示如何设计一幅画作,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梯子,让颇具难度的课堂创意表达不再遥不可及。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教科室主任王跃平老师带来了题为《果盘&果汁:跨学科学习的一点思考》。王老师认为,从跨学科学习的概念内涵来说,教师应该坚定语文学习为本位的思想;从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索来说,教师应该有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观点,切勿使语文学科教学变成了其他学科教学;从跨学科学习的成果样态来说,课堂应当是通过多学科融合做出一盘融合为一的“果汁”,而非各个元素独立的果盘。王老师通过具体课例,阐述了“学做课堂”的内涵。而跨学科教学做成的“果汁”恰恰就应当是一个个实践成果,需要变“做题”为“做事”,变“作业”为“作品”,变“解题”为“解决问题”。王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给老师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张玲老师对吴露露、都瑞两位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点评,并带来了题为《跨学科教学中读写共生的设计与实施》的讲座。张老师认为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从“缘何跨”“如何跨”“跨如何”这三个维度思考,要依据文体和学情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要找到读写共生的“点”,从而引导学生体悟言语形式,促进言语体验。张老师指出,打磨课堂是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最佳方式,准备课堂的过程就是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实施、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张老师分享了自身打磨课堂、钻研教研的宝贵经验,还分享了自己在“读写共生”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如捕捉语文课堂瞬间、课文朗诵大赛、时光记录册等,给在场的青年教师们颇多启发。
我校姜涛老师对仇捷雯、杨倩两位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点评,并作了题为《本体性:阅读教学中跨学科教学的应然追求》的讲座。姜老师解读了课程标准中关于“跨学科学习”的论述,提出无论是在文本教学中还是综合性阅读实践活动中,语文的“本体性”是应当始终坚守的,即要凸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文教师在实施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他山之石以攻玉”的理念,坚持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教学核心。在具体教学策略上要运用多学科知识促进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语言欣赏、意蕴品析、读写迁移。
此次活动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探寻读写共生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促进教师对跨学科教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在综合情境下的读写能力,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这一次充满实践与理论智慧的研修活动后,工作室的老师们将更加坚定地迈向“跨学科教学”与“读写共生”的新台阶,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