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想象力,让初中语文学习“动”起来
2024/11/18 8:23:44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194

注想象力,让初中语文学习“动”起来

                               江宁开发区学校  邓 沁

想象力是诗意生命的馈赠,它的神奇魅力令人折服。但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很多教师仍旧在传授阅读答题模板、写作套路等知识,日常的语文课堂抑制了想象力的发展,而想象力的缺乏也会影响学生其它语文能力的发展,这不由得敲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警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想象力:

一、精心设计问题,于阅读教学中培养

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而这又离不开语文教师问题支架的设计。

  (一)把握文本,设计画面

《水调歌头》这篇课文学生在小学时已初步学习过,理解文意的环节可以适当省略。不妨设计一个“你会如何演绎诗歌?”的问题,这时候学生有的会选择朗读,有的会选择演唱,通过此环节能初步感知文本。这时候抛出一个“你觉得文中的苏轼会是怎样的形象?”的问题,带领学生走入诗歌,在语言的把握中感知人物形象,进一步明确诗歌内容。学生的回答基本是“这是一个举着酒杯,穿着长衫,遥望着月亮的苏轼。”、“这是一个在明媚月光下,捧着酒杯,独舞孤单的苏轼。”、“这是一个凝视月亮,想要回到天宫的苏轼。”……学生不断通过想象联想,感知诗歌语言的魅力,并能逐步感受到苏轼出世入世的矛盾心态。

(二)知晓背景,分析画面

诗歌的学习要知人论世,了解之后再去看文本,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在教授《我爱这土地》时,以这是“一只______的鸟”和“一片______的土地”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第一个问题中加入艾青人生的介绍,第二个问题中加入当时中国时局的介绍,之后再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感知,重点要抓住“这被暴风雨所打击者的”、“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等修饰语想象画面。在了解完背景后,学生很容易地就感受到“悲愤”的是中国人民,他们的内心充满着怒火,他们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反抗。他们也通过想象,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暴风雨来临之际的狂风呼啸和雨点砸地,更可以感知“这被暴风雨所打击者的”的背后的饱受蹂躏的中国土地。  

二、利用合理情境,于身边活动中渗透

(一)巧用节日情境

在教授《我爱这土地》时,我将其与“学写诗歌”的写作课融合,希望学生从此篇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赤诚爱国之心,并学习到诗歌创作技巧。此时将要迎国庆假期,于是我以此设置了教学情境,并设计了“为您吟”和“为您写”的两大学习任务群。我先以“鲜花艳艳尽芳菲,国旗猎猎心激荡,生于这盛世华夏,笑靥挂在我们的脸庞,幸福满溢我们的心上。再过一天就是祖国母亲的生日,我们欢欣,我们雀跃,我们想为您吟一曲动人的歌,我们想为您作一首深情的诗,献给您——我亲爱的祖国!”的导入语导入。随后和学生完成任务一,带领学生回忆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让他们伴着艾青的文字想象那个时代的痛苦。在任务二中,呈现当今富强中国的图片,让学生为繁华的时代献上诗歌,写作之时,学生徜徉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文字中不自觉流露出幸福。

  (二)落实课本要求

九年级下册教材有戏剧活动单元,让学生表演戏剧,作为语文教师应落实教材要求,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领会。学生能化身为剧中角色,感受文学真粹,体验舞台的乐趣,增加自信。这个活动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不仅让学生重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改编课文的过程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很好地锻炼了学思维,并且也很好地融合了初三的戏剧单元。

以下是学生改编的剧本片段:

甲骗子:是的!陛下!(从左口袋掏出名片恭敬递上)请看,这是我们的名片!

皇帝:“米兰时装周特聘设计师”嗯!不错不错!你们能设计出举世无双,符合我这雍容华贵的气质的衣服吗? (《皇帝的新装》剧本节选)

学生改编的剧本充分发挥了想象,大胆对原文进行创意性改编,让人眼前一亮。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2388 次  |  
  • 本月访问:21389次  |  
  • 访问总数:6439617次  |  
  • 文章总数:3017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