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写: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口头作文教学研究
2024/11/18 8:27:27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372

说与写: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口头作文教学研究

                       盛澜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困扰很多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而在核心素养的启发下,在回顾日常教学中的作文训练方式时。我们发现,被大多数初中语文老师所忽略的口头作文,其实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好方法。本文将立足核心素养,分析当下初中语文口头作文教学的学习基础,优点与困境,以及日常教学训练应注意的几大方面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口头作文;教学

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具体包括了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四大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表达、思维创造、审美创造。与核心素养紧密相连的是语文作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核心素养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三大基本原则方面,作文教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作文是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也是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在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7-9年级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时能够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时能够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由此观之,无论是对于还是,内容、详略、表达、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也是从这几个角度切入,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期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是现实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很多学生依然对作文感到无比困难。而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60多年前,就做出了分析——对于作文,老师和学生将重心放在了上,而的能力十分欠缺。

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决不该疏忽》中写到:说和写,这两件事同出一源,而说先于写,必须能说然后能写,决不会能写而不能说。说的能力如果发展到高度,写的事就只剩把话记下来罢了。可见口头的,是写作的基础。而叶老先生的这一观点,也为我们提供了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大思路,即加强口头作文训练。而在现在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口头作文的训练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作文的提升,更是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一、口头作文的学习基础

学生最初的正式作文学习可以追溯到一年级下学期的看图写话。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识字量少,对标点符号掌握情况有限。教师在对其进行写话启蒙时,往往会采用先说话的形式。即给学生一张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画的是哪儿,大概在什么时间,有什么人或物,图中的人物正在做或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在学生分别说出这些信息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些零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成完整的句子并表述出来。最后要求学生将说出来的句子写下来,并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而让学生说出图片内容,就是口头作文的雏形。这样的说话训练通常会进行到二年级下学期。由此可见,学生们在学习语文之初,就接受过口头作文的学习。

随着学生对生字和标点的掌握,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模式便与现在的初中作文教学模式极为类似,即以书面作文为主。但是小学阶段先说再写的作文学习思路却为初中生口头作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对初中生而言,口头作文并不是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而是有过知识铺垫的学习内容的升华。在这样的前提下,初中学生接受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口头作文的学习和训练并不是一件难事。

二、口头作文的优点

1.更有针对性

相较于书面作文的追求整篇文章的立意新颖,用语讲究,布局完美。口头作文便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当教师发现学生在作文的某一方面需要加强练习时,就可以针对这一点进行反复训练,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都更加灵活。

2.可随时进行

口头作文跳出了学生在固定时段书写——教师在固定时段统一批改——在固定时段进行反馈与讲评的呆板模式。口头作文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可以安排在与授课内容相关联的时候进行,也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穿插进行。[2]

同时,口头作文克服了书面作文学生习作教师评价中间隔时间过长的弊端。在学生完成口头作文练习后,教师能够立刻做出反馈评价,提高了评价效率。

三、口头作文的现实困境

1.无正式口语课程

在目前中学的课程安排中,并没有设置单独的语文口语训练课,口语训练几乎成为了教师的自发行为[3]因此,能够留给口头作文的训练时间只能依靠教师自己把握。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下,由于没有口语考试,教师很少会使用课堂时间专门训练学生的能力。

2.无现成教材可用

翻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目录,会发现,阅读写作是每个单元最重点的内容,以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每一单元都有阅读”“写作两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次名著导读和两次课外古诗文诵读。其中写作板块中,以教授写作方法为主,如写人要抓住特点”“如何突出中心,几乎没有关于写作前的口头表述内容。仅在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一项分支任务中,提到了拟一份发言提纲,确定好自我介绍各项内容的顺序……”这一可作为口头作文训练的学习内容。没有专门的口头作文学习教材,或者在现行教材中没有口头作文训练的相关学习内容,成为了口头作文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阻力之一。[4]

3.无标准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中,对于书面作文有着清楚明晰的评价要求,而对于口头作文,却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因此,落实到一线语文课堂上的口头作文评价标准,需要由教师个人确定。

4.学生难开口

随着学生学级的升高,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沉默,甚至很多初中生在课堂上发言都很少。口头作文需要学生用更长的时间进行口语表达。学生出于胆怯,怕说得不好;或懒惰,不愿构思语言内容等原因,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相较于平时的课堂发言,学生对于口头作文会觉得更难开口。这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敢说、能说、会说。

、口头作文训练与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口头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口头作文水平,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开口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居于四个核心素养之首,在《新课标》中,语言运用同样是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基石。[5]由此可见语言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开口说,无疑是语言运用的第一步,更是口头作文训练第一步。而让学生愿意说,可以从敢说有东西说两方面下手。

敢说而言,首先要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使学生意识到口头作文并不是什么难事。这就需要教师在请学生说作文前针对口头作文的题目和要求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本次口头作文练习的内容和表达方向在进行口头作文教学的初期,教师可以通过给出关键词,缩短叙述时长等方式降低口头作文难度,让学生敢于去说。在学生完成叙述后,教师要多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大力表扬主动进行表达的学生。

有东西说,则需要既能做到有主题可以说,也能做到对各类题材有内容可讲;这就要求学生加强日常积累。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对于社会、家校和自然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感悟。[6]教师可以利用口头作文的机会,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家庭学校,观察自然。也可以通过结合社会热点的方式,设计一些训练话题,让学生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以演讲辩论或新闻播报等形式,做到时效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2.整体构思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口头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项目板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教学内容和预期效果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定下口头作文学习的整体目标。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每一阶段的口头作文学习定下过程性目标。每一阶段的目标成果能作为下一阶段学习的知识性基础,使得目标难度做到相互关联,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7]在笔者看来,可将初中阶段的口头作文教学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将学习目标定为激发兴趣,大胆表达对于这一学习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不要其表达时长进行要求尽量不选择全命题作文。而是选择半命题或话题作文,让学生相对自由表达自己感兴趣且有话可说的话题和内容,让学生愿意表达,敢于表达。

(2)规范阶段。这一阶段,应当要求学生掌握规范,正确表达。在这一学习阶段,教师不仅要提醒学生注意表达时长,更要训练学生运用不同表达方法,表达不同文体。同时可以借鉴部分书面作文的评价要求,如围绕中心主旨,用语形象生动,来帮助学生夯实口头作文的基础。

(3)发展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与铺垫,这一阶段的目标可以是积极思考,特色表达在这一阶段,可以提升口头作文难度,给定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构思作文,说出文章,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同时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口头修改作文,在表达与修改中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注意细节

在进行书面作文创作时,学生会更倾向于字斟句酌,认真考虑用语规范和句子是否连贯。而对于口头作文,学生往往没有这么仔细。在进行口头作文的表述时,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用语颠倒,说过的词句无意间重复口头禅等用语不规范现象。教师应注意纠正。

4.文训练与文训练相结合

短文训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字数较少的自由表达,即几句话或一小段文字的口头作文创作。二是缩减式复述内容,即给学生提供一段较长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将文本内容精简浓缩,并以口头作文的方式复述出来。

长文训练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篇幅较长的自由表达,即有开头经过和结尾的完整的口头作文创作。二是扩展式复述内容,即给出一段内容简短但情节丰富或结尾开放的文本材料,让学生进行展开表达,可以是添加描述性语言,也可以对情节进行扩充。

短文训练与长文训练的结合,也应当由易到难,必要时可以借助纸笔列出提纲。[8]这样的训练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加强他们的词汇语法运用和文本组织能力。

5.注意评价

(1)及时评价

在学生完成口头作文表达后,一定要及时的给出反馈评价,评价应以正向评价为主,让学生在能够及时明白自己口头作文的不足之处,能够做出改善的同时,保持对于口头表达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

(2)多元评价

评价的多元化可以分为评价方式的多元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就评价方式而言,除了单一的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进行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创设评价量表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加强对口头作文的理解,吸收他人口头作文中的长处,弥补自身不足

评价标准的多元则可以和口头作文的阶段性相结合。例如在基础阶段,可以将评价标准的重点放在是否主动大方进行口语表达,对其口头作文本身的内容质量则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占比较少。而在规范阶段,则以学生表达是否清晰,语句是否完整,语言逻辑是否通顺为主要评价内容,将评价重点放在语言文字本身。在发展阶段,评价标准则应当增加表达效果,修辞运用,立意新颖等。[9]具体的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学生状况和文本特点进行灵活变化。

既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两大基础能力,也是支撑学生语文作文学习的两大基石。口头作文的学习与训练对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提高写作成绩大有益处。教师应当将口头作文作为一项长期学习项目纳入教学规划当中,通过教学不断总结、思考和完善。在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将口头作文的学习成果服务于书面写作当中。

参考文献:

【1】郝娜. 初中语文口头作文训练的实践与思考[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2】冯希成. 浅谈初中语文的口头作文训练[J]. 魅力中国,2015(51):226.

【3】袁义星.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口头作文训练的策略和方法[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138-139.

【4】杨若男. 语文核心素养研究[D].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7.

【5】李小兵. 构建初中语文"口头作文"训练新体系[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9(3):85.

【6】王文静. 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说写结合[J]. 新课程·中旬,2014(11):165-165.

1


[1] 郝娜. 初中语文口头作文训练的实践与思考[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2] 冯希成. 浅谈初中语文的口头作文训练[J]. 魅力中国,2015(51):226.

[3] 袁义星.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口头作文训练的策略和方法[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138-139.

[4] 郝娜. 初中语文口头作文训练的实践与思考[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5] 杨若男. 语文核心素养研究[D].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7.

[6] 李小兵. 构建初中语文"口头作文"训练新体系[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9(3):85.

[7]  郝娜. 初中语文口头作文训练的实践与思考[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8]  郝娜. 初中语文口头作文训练的实践与思考[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9] 王文静. 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说写结合[J]. 新课程·中旬,2014(11):165-165.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4934 次  |  
  • 本月访问:15839次  |  
  • 访问总数:7125883次  |  
  • 文章总数:3240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