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融入初中语文学科的举措和成效
江宁开发区学校 赵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政教育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融合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下是我校语文组探讨思政融入初中语文学科的具体举措及其所取得的成效。
一、具体举措
(一)确定“思政”目标,挖掘教材资源
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每个单元乃至整个学年的“思政”目标。例如,在教授《沁园春·雪》时,教师不仅讲解诗词的艺术特色,还应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的内涵。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孝亲意识。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动画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解《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四)开展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和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参观博物馆等,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模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交流读书心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政素养。
二、具体成效
(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例如,学习《欧阳修》时,学生不仅了解了欧阳修的生平事迹,还明白了勤奋、专注对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了刻苦、简朴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这些元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例如,通过学习《沁园春·雪》,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词的艺术魅力,还增强了爱国情怀。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促进了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通过写作训练,学生不仅锻炼了写作技巧,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例如,通过学习《背影》,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还培养了感恩之心和孝亲意识,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将思政教育融入初中语文学科,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挖掘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未来,我们语文组会继续探索和完善思政融入初中语文学科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