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区“启航”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展现学生良好的形象素质和精神风貌,江宁开发区中学组织7-9年级开展了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经学校德育处及相关领导的安全教育,学生们走出了教室那一方小小的天地,投身到广阔的社会实践里。
走出校门,启航出发至社会实践基地,同学们不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生活的体验者、社会的参与者。他们用好奇的目光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实际的行动去践行青春的使命。
(二)舟渔寨“学农”
11月14日、19日,我校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先后到达舟渔寨,开启“学农”社会实践之旅。本次社会实践包括烧大锅饭、挖红薯、射箭、运粮等多个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收获颇多。
“霏霏小雨忽已晴,堤上相携踏残照。”天气虽阴沉,却无法阻挡学生们自己生灶火做饭的激动与热情,同学们相携而行,团结协作,柴火噼啪,火光映红了同学们的脸颊,不少“大厨”闻讯而来,争着给大家“露一手”,即使是普普通通的红薯蒸饭,也让学生们体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感,亦学会了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浪费来之不易的每一粒米。
“林苗入土芽出绽,他日山水风光美”,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学们来到地里挖红薯,在劳动的过程中,同学们感知泥土、感知农耕、感知自然,忙碌的身影、洋溢在脸上喜悦的笑容,都成为了园区最美丽的风景。本项活动结束后,有的同学拎着袋子,有的同学拿着筐子,个个满载而归。
“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同学们开始了独轮推车和扁担箩筐运粮大比拼。“运粮要稳,挑担要快!”班主任老师们站在一旁,大声地喊着,只听一声令下,学生们个个飞奔向前,来回穿梭,在一声声加油声中,在一句句鼓励呐喊中,各班都体现出了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
拾趣成长天地间。在自然与社会的广阔舞台上,每一次弯腰拾起的不仅是地上的落叶或果实,更是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感悟,对成长点滴的珍惜。本次社会实践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和教室,而是融入每一次呼吸、每一步脚印之中,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的无缝对接。
(三)大金山“手作”
11月21日,我校八年级学生抵达溧水大金山国防园,亲身体验了磨豆浆、编草鞋、做雷锋拓印以及做冰糖葫芦等传统技艺与文化活动,深刻领悟到了至理名言“实践出真知” 的真谛。
同学们首先走进了野战炊事区,在这里,不仅认识了黄豆,还学习了豆浆的制作过程,了解了豆浆的文化传承。在教官的指导下,同学们围在在石磨旁,讨论分工,轮流推动磨盘,亲手磨制豆浆,伴随着豆浆一碗碗流满,同学们也逐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科普劳动创意工坊里,同学们编草鞋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民间技艺。红军长征时期,草鞋亦是红军战士的重要装备之一。在“草鞋”精神的感召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拿起稻草,一编一绕,发挥着各自的智慧和创造力,分享着彼此的经验,努力将它们变成一双结实的草鞋。
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学习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学生们亲手制作雷锋拓印作品,随着油墨逐渐渗透纸张,雷锋同志的形象愈发清晰,他那温暖的笑容和坚定的目光仿佛正穿越时空,深深印刻在学生心中,激励着新一代的青少年。
制作糖葫芦则为本次实践活动涂抹上甜蜜的味道。同学们将一颗颗红彤彤的山楂串成串,接着在熬制好的糖液中翻滚,细心地将山楂均匀地裹上一层晶莹剔透的糖衣。轻咬一口,酸酸甜甜的滋味便在舌尖绽放,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生活中的美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参与制作糖葫芦的同学满足地说道。
以劳增知,以劳启智。 在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同学们用汗水浇灌成长,用劳动点亮智慧之光,收获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对生活与世界的深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