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融教启新智 智慧课堂绽风采
——江宁开发区学校承办“金陵微校进校园”初中历史学科市级联片专题教研活动
五月和风拂面来,晴空万里映花开。为推动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2024年5月15日上午,初中历史同仁齐聚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翠屏山校区参加了“江宁区-秦淮区”初中历史“金陵微校进校园”专题联合教研活动。江宁区电教中心周行满副主任、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电教中心徐婷老师、江宁区初中历史教研员朱桂红老师、秦淮区初中历史教研员马娟娟老师和两区的初中历史教研组长、青年教师以及江宁区初中历史新秀班学员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示范课展示、主题讲座、点评与总结三个环节。
首先是示范课展示,初一、初二、初三各有两位老师进行授课,六节精心设计的示范课吸引了众多老师的目光。初一的课堂各有千秋。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王利娟老师精准把握“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主题,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运用“金陵微校”梳理清朝前期巩固边疆的多元措施,并引导学生思考“清朝为什么要巩固发展”和“清朝为什么能巩固发展”,既具有逻辑性,又饱满充实。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的姚宜辰老师紧扣“清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的地位”这个主问题,设计了三个环节,从梳理清朝在边疆地区采取的各种措施,到概括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式和特点,再到最后回顾自秦到清的整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程,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培育了学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素养。
初二的课堂同样大放异彩。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袁牧瑶老师从方寸大小的票证中挖掘历史信息,探究“食”的发展历程和原因。在“衣”、“住”、“行”、“通信”等方面,依据“金陵微校”平台,采用实物述史、图像述史和词汇述史等多种方式,构建起共生互动课堂,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自然而又无痕地使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江宁开发区学校的胡子旭老师努力构建以“史料实证”为主的课堂,追求“史味”。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对自己的走访调查进行报道,结合《人民日报》中的丰富材料,依次总结出衣、食、住、行、信等方面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课堂独具特色,给学生留下了观察社会、阅读报纸的深刻印象。
在初三的示范课上,对“国际体系的变迁”这一主题,两位老师各自展现出独特的教学风格,为这一课题注入了丰富的层次和深度。南京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的王木兰老师巧妙地以趣味漫画作为开篇,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王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紧密相连的教学环节,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基本史实,随后构建这些史实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王老师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分析变迁的原因,得出深刻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江宁开发区学校的宁宇老师则从大国崛起的视角探究国际体系的变迁,设计新颖而富有创意。宁老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信封,亮出“国家身份”,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扮演不同国家的角色,从而深入梳理和探讨在不同国际体系下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学生能够更轻松、更直观地理解国际体系变迁的深层原因。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宁老师巧妙地引入当今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着重强调了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刻思考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契机。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主题讲座。来自上元中学的杨阳老师开设了题为“合理运用地图教学,促进学生历史深度学习”的讲座。杨老师以中考真题中的地图类题型为引,精准地指出了当前在历史教学中的如何合理运用地图这个痛点。随后,杨老师在探讨地图的分类、强调地图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聚焦于如何利用地图来促进学生的历史深度学习,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教学策略,如运用组图,呈现大时序下的小专题;依托课本,整合地图构建联系;实地探访,延伸视角增强探究等。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包莹老师开设了题为“运用教材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讲座。讲座分为三个逻辑清晰的章节,即核心概念的阐述、在教学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在课堂上如何有效运用。在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时,包老师特别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其背后的支撑作用。在探讨教学价值时,包老师从学业评价的角度出发,逆向推导了课堂教学中为何需要广泛引入和应用多样化的“非连续性文本”,包括“地图示意图”、“报纸信息”和“统计图”等。这一精彩论述,让老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于如何将其融入教学实践的浓厚兴趣。
活动第三部分是点评与总结。秦淮区初中历史教研员马娟娟老师鼓励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构建信息化、数字化的课堂环境,以推动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江宁区初中历史教研员朱桂红老师对初中历史同仁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出要求,希望大家紧跟时代潮流,多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电教中心周行满副主任、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徐婷老师也对本次活动给予简要小结。
时光流转史韵长,历史教研志未央。活动圆满落幕,让众位老师深刻领悟到“金陵微校”与历史学科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大家纷纷表示,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课堂的需求。我们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信息技术将为历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精彩的未来。
本次活动得到秦淮区和江宁区及开发区学校的大力支持,江宁开发区学校热情服务,严谨奋进的教风和勤学敏行的学风给与会的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江宁开发区学校年轻的历史教研组团队,秉持“历久弥新、史终如一”的信念,奋楫笃行,为本次活动圆满召开提供了各项优质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