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岁末万事竟,新岁启程学正浓。1月21日晚,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研修活动。工作室成员们聚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欣歆教授主编的《跨学科主题设计与实施》,围绕“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跨学科学习带来的挑战?任选一个自己欣赏的课例,对其教学设计进行点评。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作为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参照典型课例解析,谈谈对其主题设计与实施的设想。”三个话题,深入交流了读书心得,探讨了跨学科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为新一年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交流活动由工作室成员张蒙老师主持。
一、应对挑战:教师素养提升与教学理念革新
在研修活动中,成员们首先围绕“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应对跨学科学习带来的挑战”展开了热烈讨论。费丹丹老师结合本届优青、学带考试,深刻体会到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和自身成长的紧迫性。她认为,应对跨学科教学的挑战,首先要明晰跨学科的内涵,打破学科界限,从多学科视角解决复杂问题。其次,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和创新,教师应主动钻研,为学生创造更多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最后,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提升素养,紧跟时代步伐,拓展综合素养。
向树敏老师则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强调语文老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主动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拓宽知识视野。她提出,教师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进行思想碰撞,更新教学方法。同时,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引导他们关注不同学科相同的知识内容,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分享交流。此外,还要改进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和能力提升的水平。
刘柯云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作为语文老师,应积极应对跨学科学习带来的挑战,明确教学目标,确保跨学科内容服务于语文学习,同时提升自己的跨学科素养,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课例点评:跨学科教学设计的亮点与启示
在课例点评环节,荣容老师分享了她最欣赏的《在地图上读古诗——地理风貌的诗意表达》教学设计。这节课从文学和地理的视角入手,通过多个任务巧妙整合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特别是第五个任务“对照诗意表达与科学表达”,以语文学科为中心,锻炼学生语言炼字、对比写作手法、学习知人论世鉴赏方法,注重对古诗文本的解读和理解。该课老师还使用了策略型、情境型、交流型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支架,如前置导学单、问题驱动等,帮助学生搭建思维阶梯,驱动其进行思考和探究。每个任务间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了教师对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积极响应。
张蒙老师则分享了她最欣赏的《未来学校建设说明书——基于调查的创意设计》课例。该课以“未来学校”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建筑布局、教学设施、课程设置等多个维度展开创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将数学、物理、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例如,在设计学校建筑时,学生需要运用几何知识进行空间规划,利用物理知识考虑采光与通风,借助美术知识绘制设计图,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模型展示。这种跨学科的实践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主题设计: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例的跨学科学习设想
在跨学科学习主题设计环节,丁晨曦老师和潘婕老师分享了她们的建议。丁晨曦老师提到,跨学科学习不仅要注重理论,更要落到实践。她例举了浙江省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徐老师的课例,该课选取“扎染”作为探究项目,设计了“了解传承现状——采访调研和录制宣传视频——撰写脚本”几个任务。这些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采访能力和说明文写作能力,教学内容涉及历史和美术学科知识,实现了跨学科教学的目的。她认为,这样的课例简约而不简单,是容易在课堂上操作的跨学科学习模式。
潘婕老师认为,跨学科教学要以语文学科为本位,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开展学习活动,最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她以“海上丝绸之路(江苏段)”的申遗为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历史、地理、政治等跨学科资源,设计了“品味文化遗产价值与魅力、掌握申遗报告书的构成、评鉴并加以完善”等学习任务。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在强化语用训练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探究、鉴赏、评审等综合能力。
在交流中,全体成员深深认识到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变革;认识到,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虽然本次研修活动已经结束,但对跨学科学习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元、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