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有感
南京市礼尚路学校 张蒙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吴欣歆主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一书,为我深入理解这一教学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让我收获颇丰。
书中首先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必要性。吴欣歆指出,设置跨学科学习的原因可以从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层面展开讨论。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跨学科学习正是适应这一变化,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局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书中的下编“典型课例解析”选取了经典教学课例进行跨学科学习实践,并配以特色点评。这些案例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例如,“《重做种子萌发实验——对话科学经典》”跨学科学习基于学生在“种子的萌发”这一验证式实验过程中的真实经历,开展跨学科写作活动,目的在于使经典实验成为写作的真实情境,在这个写作过程中促进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巩固和科学思维的发展。这些案例让我明白,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叠加,而是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体系是保障学习效果的关键。书中提到,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既要立足于语文学科,又要高于语文学科。整个评价体系遵循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多维度要素的深度整合以及多元方式的匹配三重原则。这意味着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行为表现,如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项目成果展示等,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关键因素。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能够熟练地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并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掌握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其次,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学校要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条件,如实验室、图书馆、实践基地等;家庭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跨学科学习;社会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教育之窗,让我看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以书中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积极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人才。我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将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