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项:升旗手介绍——八9班朱旻昊】
朱旻昊同学是八9班的班长,他严守班级纪律,做好班级表率。在学习上,他刻苦努力,遇到困难也会积极动脑思考,积极与同学讨论;上课时,他紧跟老师思维,专注认真;课后总是仔细完成作业。他既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也是老师的好助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项:升国旗,奏唱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
【第三项:国旗下讲话——八9班陆子豪同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八年级9班的陆子豪。今天,我站在国旗下,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节约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延续。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喝水、洗漱、做饭、清洁……水似乎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全球约有97%的水是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而其中大部分又以冰川、地下水的形式存在,真正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不到1%。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地区已经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甚至在一些地方,人们每天要走几公里才能获取到干净的饮用水。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很难体会到缺水的痛苦。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每一滴水,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比如,洗手时及时关掉水龙头,避免长时间流水;刷牙时用杯子接水,而不是让水一直流;洗澡时尽量缩短时间,减少浪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积少成多,却能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其次,我们要学会循环利用水资源。
比如,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拖地。只要我们用心,生活中处处都有节约水资源的机会。
最后,我们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并影响身边的人。
节约水资源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我们可以向家人、朋友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加入节约水资源的行动中来。
同学们,水是宝贵的,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未来的世界依然拥有清的河流、碧蓝的湖泊和充足的水资源。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项:学生才艺表演——八9班《历史上的三月十七》(相声)】
戴啟新:(摇扇子上场)呦,今儿可了不得!您知道今儿什么日子吗?
於希岺:您别卖关子,赶紧说说!
戴啟新:三月十七!中国历史上的今天,那可是风云际会、群星闪耀!
於希岺:嚯!您给细讲讲?
戴啟新:(竖拇指)1912年3月17日,梅兰芳首演《木兰从军》!那身段儿,比咱课间操还飒!
於希岺:对喽!梅先生把花木兰演活了,报纸头条写着“谁说女子不如男”!
戴啟新:(叉腰)1916年3月17日更硬核!蔡锷将军在护国战争里打得张敬尧……
於希岺:(抢话)满地找牙!这可是护国运动关键一仗!
戴啟新:您怎么抢我词儿啊!
戴啟新:(掏书包)1919年这天,周恩来、邓小平他们坐船去法国勤工俭学!
於希岺:这船载的可是救国救民的火种!
戴啟新:(捂脸)哎!我上周背混了,还以为是去学做法国面包呢!
於希岺:(敲桌子)严肃点!1929年,为抗议废止中医,把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戴啟新:(比画针灸)难怪我爷爷说,当年老中医举着银针上街,喊着“传承不能断”!
戴啟新:(翻作业本)1949年这天,解放军正拟定渡江战役计划——
於希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前奏!您上周作业把这日期写成了儿童节!
戴啟新:(挠头)这不说明历史充满童趣……
於希岺:(瞪眼)1958年3月17日,中国第一套电视设备试制成功!
戴啟新:(举手机)那时候全北京才50台电视,哪像现在咱刷短视频——
於希岺:(拍桌子)上课不许玩手机!
戴啟新:(神秘状)1975年这天,咱国家特赦全部在押战犯!
於希岺:连末代皇帝溥仪都感慨:“共产党真是化干戈为玉帛”!
戴啟新:(蹦起)1979年3月17日,聂卫平拿下世界业余围棋冠军!
於希岺:后来中日擂台赛九连胜,“聂旋风”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
戴啟新:(突然掏冰壶)2018年这天更燃!中国轮椅冰壶队冬残奥夺首金!
於希岺:6比5绝杀挪威队!这精神气儿,比咱体育课跑八百米还热血!
戴啟新:(抱头)这么多大事儿,我脑子要炸!
於希岺:别慌!咱编个课代表笔记——(快板节奏)
戴啟新:(接茬)木兰从军梅兰芳,护国蔡锷战沙场!
於希岺:留法火种中医扬,渡江风云电视响!
戴啟新:特赦战犯围棋圣,冰壶夺冠国威壮!
於希岺:三月十七载青史,少年更当图自强!
戴啟新:三月十七勒金石,历史长河浪打浪—
於希岺:是浪打浪!全打您这张跑火车的嘴上了!
戴啟新:(拱手)这叫艺术升华!历史要没点戏剧性,谁听咱说书啊?
於希岺:得嘞!您再升华下去,郑和下西洋都得改开潜艇了!
(两人鞠躬下台,背景音传来戴啟新的声音:“明儿咱讲三月十八,记得带救心丸啊!”)
【第五项:常规教育——程晓璐老师】
给时间规划欠费的自己充个值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给时间规划欠费的自己充个值”。
作为一名初三班主任,我观察到,学生们最近的烦恼是“看到艺测成绩了,才后悔平时作业没有好好做;等到体测模拟了,才后悔没有从初一起就好好锻炼了;一模考试要逼近了,才焦虑到吃不好也睡不好”不知道现在的你是否也面对着这样“后知后觉没有后悔药”的困境?
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前额叶皮层在15岁左右仅发育成熟80%,导致青少年难以准确预估长期行动的累积效应,初中生对3个月后事情重要性的认知强度仅为成年人的1/3。而多数初三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自我监控体系,对学习进程的“战略预判”能力薄弱,往往依赖外部显性反馈如分数排名,才能触发行动。
作为老师,我们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平时会反反复复提醒,时时提供反馈,希望触发大家的行动。
而我们的一部分拖延症VIP患者们,在看到黑板上倒计时地从99变成88再变成66时,只会感慨这些数字越来越吉利;平时单词课文不背,考试前只能求我保佑她;遭受打击后告诉我“明天开始”,却不知道“明天都去哪了”。
所有那些承诺明天就开始改变的人,他们都拥有同样的困境,那就是似乎永远都在重复同样的今天。
这些现象看似无奈,但并非无解。我们不妨看看那些提前行动的同学是如何破局的——
寒假认真背诵口语话题,当下的复习自然轻松;平日积极复习并默写所有单词,今日的听写任务怎么会难?初一初二开始便认真锻炼提升体能,体育中考就并不值得担心;某个学科亮起红灯时就立刻补救,现在就不必过分焦虑。
所有“后知后觉”的困境,都可以通过“提前规划”避免。
基于此,顺便给初一初二的同学们提个醒,希望大家重视老师每一次的提醒,借助老师的提醒和反馈,逐步学会自我规划,自主管理,提前布局,防止陷入“后知后觉”的陷阱。
而正面临此等困境的初三同学们,听我一言:我们的大脑很神奇,对于未知的事情它会本能放大恐惧,可当你穿上运动鞋开始跑步,拿出书开始背诵,就会瞬间打破我们大脑中的不确定感和想象,凡事都是越做越顺利,越拖延越开启不了。脚下的运动鞋踩过昨天偷懒的借口,手中的笔能修改明天后悔的剧本。行动是医治焦虑最有效的解药。
早起困难时,先完成“做起来”这个动作,接下来就会简单很多;“无事忙”的好朋友喊你一起溜达一圈时,朝他挥一挥你手中的语文书;摸着手机试图说服自己只玩十分钟时,别想了,拿得起放不下的除了筷子还有手机。
先试试不拖延地过完一天,你的生活就会开始改变了。要相信,随时随地随刻,你的一个转念,人生的副本就又打开了。
拖延是对未来的掠夺,而我们,绝不做自我时间的盗贼。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把“明天一定”换成“现在立刻”。
【第六项:总结发言——郑永昕主任】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从程老师的发言中,我们共同聆听到一个深刻的主题——“给时间规划欠费的自己充个值”。作为初三年级主任,我深知初三的你们此刻正站在人生第一个重要路口,中考的倒计时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是否真正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首先,我想对同学们说:拖延的代价,远比你想象中更沉重。
正如发言中提到的,许多同学总是在“后知后觉”中陷入被动——看到成绩才懊悔作业的敷衍,体测逼近才想起锻炼的懈怠,考试来临才被焦虑裹挟。这些现象的背后,是青少年大脑发育的特点:你们的前额叶皮层尚未完全成熟,对长期目标的预判能力较弱,更容易被眼前的诱惑左右。但科学规律不是借口,而是警钟——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主动建立自我管理的“防护网”。
其次,行动是打破困局唯一的钥匙。
发言中有一句话让我深有共鸣:“行动是焦虑最好的解药。”当你穿上运动鞋跑出第一步,翻开书本背出第一个单词,你便已撕开了拖延的伪装。初三的每一天都不可逆,每一分钟都值得被赋予意义。那些“明天再努力”的承诺,往往只是循环的谎言;而“现在立刻”的决心,才是改写剧本的笔尖。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学校与老师始终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各科老师会持续为你们提供反馈与规划的要点,但真正的改变必须从内心觉醒。初一初二的同学,请以初三学长学姐为鉴,从今天起重视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场锻炼;初三的战友们,请握紧手中的笔和心中的信念,用每一天的踏实行动,为中考充值底气。
同学们,人生的脚本没有“撤销键”,但每一次“立刻行动”的选择,都能为未来增添一份从容。让我们从此刻起——
踩碎借口的运动鞋,踏出坚定的步伐;
握紧自律的笔杆,书写无悔的篇章。
愿我们都能在六月收获时,对自己说一句:“这一程,我未曾辜负!”
谢谢大家!
【第七项:第5周常规优胜班级表彰】
第5周常规考核优胜班级名单:
七2班、七5班、七6班
八1班、八2班、八3班、八7班、八14班、八16班、八17班
九1班、九6班、九8班、九11班、九1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