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骀荡处,教研正当时。3月21日下午,我校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前往南京市宏运学校,参加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为主题的跨工作室深度研训活动。南京市江宁区周飞、秦峰、姜涛三家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度联袂,百余位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思维碰撞的学术盛宴。
同课异构:创意教学展风采
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创意形式拉开帷幕。四位教师各展所长,呈现精彩课堂: 魏宏源老师以《木兰诗》为媒,在经典诵读中激活家国情怀;刘柯云老师执教《土地的誓言》,用沉浸式情境教学叩击心灵; 邵慧娟老师创新解构《山地回忆》,以"时光邮局"的现代形式串联文本; 万清木老师开展送别诗联读鉴赏,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为主题,在平仄韵律间架起古今对话的虹桥。
本工作室的刘柯云老师设计以读为核心的任务型活动,以声传情,以写促思。刘老师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铭记历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学生们借助《土地的誓言》学习单中的背景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围绕“朗读中体会情感”、“赏读中学会抒情”、“写作中表达感情”三个任务展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信发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创意写作。丰富而细腻的教学让听课老师深受启发,沉浸式的情境教学让大家看到了如何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本理解。
专家引领:多维对话启新思
在专家引领环节,周飞、秦峰、姜涛三位导师与江宁区语文教研员周金霞共同开启"多维对话",围绕"如何在经典阅读中培育现代表达"展开深入探讨。秦峰老师提出"文学阅读当如春蚕食叶,既要细品文本肌理,也要酝酿创意之丝"的生动喻解;姜涛老师以"在传统的土壤播种现代的花"概括文学教育新范式;周飞老师强调"文学阅读要立足文本,着眼未来"的教学理念。教研员周金霞老师结合听课感受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创设真实的情境,二是优化教材中革命文化传统文章的教学方法,三是重视教材中的旁批。
创新机制:智慧共享促发展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教研壁垒,创新设置双会场平行研讨机制:采用"流动式观摩"模式,让与会教师感受不同教学风格的碰撞;推行"研训手账"制度,鼓励教师实时记录灵感火花;建立"三室联动"长效机制,搭建名师智慧共享平台。
未来展望:深耕不辍行致远
这场持续三小时的研训活动,以创新实践回应了新课标背景下文学教育的时代命题。活动主持人周飞老师总结道:"当文学阅读遇见创意表达,便是语文教育最美的春天。"这场春日之约播撒的种子,必将在江宁语文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出更绚丽的教研之花。
让我们用创意为经典插上翅膀,让文学阅读真正成为滋养生命的清泉。愿每位老师带着"春蚕食叶"的细研精神、"破茧成蝶"的创新勇气回归课堂,让今日所得在未来的教学中抽枝散叶。以语文人的名义相约:深耕不辍,行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