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思考
2025/4/15 19:42:26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57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思考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 邓沁

  义务教务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不断增强课程意识。”明确指出了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但是目前还有许多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就是编书,显认识存在偏差,本文将通过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与重要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策略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开发与利用中应当具备的素质来研究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深对此概念的阐释。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比如教材、学科知识等,而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来源,如互联网、自然环境等。[①]课程资源的概念会随着社会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课程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扩展了课堂的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紧密围绕语文课程标准

   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加以融合应用是极为有效的一种形式,但在使用多种多样的知识的情况下,极易乱了套。例如在上《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时,教师大量引用课外的保护环境的案例,并大谈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是将语文课上成了自然课。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进行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语文教材、组织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②]语文课程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是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紧密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才能让语文课姓“语”,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和价值。

   (二)充分利用地方特色

    各地都会有社会、自然和文化特色,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以地方特色为立足点,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理接近性”,激发学习兴趣。地方资源也可以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提供详实充分的资料,更为便捷,需要的成本较低。以苏州地区为例,在学习到《苏州园林》时,教师不妨带学生去园林游览一下,在组织参观时,教师可利用提前准备园林的资料为学生深入介绍园林的知识,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文章写作手法。教师也可以利用苏州的特色开设相应的语文校本课程,为学生介绍苏州的名人:如叶圣陶、唐寅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关于苏州的课外读物,学生在深入学习苏州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合理运用各方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的宏观开发与利用主要自然、社区、家庭和学校四个来源。就自然资源而言,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时,可以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走进自然,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游玩之前,教给学生一定的景物描写方法,要求学在玩的同时想几句话来描述一下景色。社区资源里的各种文化设施和和人才资源都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良好来源,教师可以让社区里的一些人才到学校里讲课,同时也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进行文字服务工作。学校图书馆里的丰富资料可以被利用,学校里开展的各类与语文教学相关的活动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而家庭资源更是不用多说,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主张实施家庭教育,顾炎武在家训中的教育思想更展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以及他们为孩子提供的资源是可以被开发的。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从多方面获得,语文教师需要合理使用这些资源来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准确把握学生主体

   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果忽视了学生,都只能是空谈。

 1.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以一对出生46周的同卵双生子AB为实验对象,先仅让A每周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7周以后,对B进行两周的爬梯训练,结果B却先于A爬上了阶梯。此实验说明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只能是揠苗助长。在苏州园区的一次写作课上,一位高三语文老师上了一节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写作课,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和下水作文的展示充分体现了自己的逻辑的严密性,但是底下的学生上到最后还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听课教师也齐呼难度过大。这堂写作课利用了新闻等课外语文资源,老师展现了个人魅力,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并达不到这个高度,这堂课于学生而言是毫无益处的。所以说,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让学生在所处的年龄阶段接受相应的教育,或者说,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内容应该是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的。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独特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能理解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等。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在第二学段(3-4年级)规定了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上规定: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默读等。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应该是相符合的,那么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时让初中生读《史记》、让小学生写议论文就是不恰当的。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学习起这些复杂的内容就会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自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3.根据学生反馈调整课程资源内容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主体是带有一定主观色彩进行编制的,会在课程资源内容里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有时可能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及时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内容,呈现出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东西。如学生对视听结合的影视资源较感兴趣,在上《邓稼先》一文时,可以为学生放一小段电影《邓稼先》的影视片段;在上《茶馆》一文时,为学生放一段《茶馆》的话剧视频,这些都会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开发与利用中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语文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

   现在仍有些教师认为课程资源开发是专家学者做的事情,自己与课程资源开发无关,无需在这方面下功夫,但教师长期工作在一线,与学生是最为亲密的,他们知道学生想要什么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什么特点,在这些基础上由教师自己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会更适合于学生使用。教师应该转变课程观念,不能仅仅去当课程的实施者,也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二)语文教师要具备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知识和能力

   语文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其能否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关键。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还是要具备充分的知识,教师要掌握语言学、现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汉语知识,还要掌握阅读学和写作学的知识,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的基本内容,对于新鲜的事物要有所了解,这样在语文课程的资源和开发方面才能够具有一定的资本。在能力方面,语文教师一是要有筛选和发现能力,善于发掘那些对语文课程教学有益的资源,二是要有协调和合作的能力,能走向社区、走进学生家庭等与各方主体进行沟通与协作。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唐晓勇.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运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8(07):59-62.

[3]齐军.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的意蕴及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05):39-40.

[4]顾丽君.基于校园文化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D].苏州大学,2013.

[5]张志兰.论语文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D].西南大学,2006.



[①] 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②] 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1387 次  |  
  • 本月访问:79762次  |  
  • 访问总数:6869507次  |  
  • 文章总数:3175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