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言中呐喊 ——2024诺奖作品《素食者》读后感
2025/4/15 19:43:36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60

在无言中呐喊

——2024诺奖作品《素食者》读后感

江宁开发区学校 潘婕

“用充满诗意的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这是瑞典学院写给韩国作家韩江的诺贝尔奖颁奖词。

韩作家的作品一类有关“历史创伤”这类宏大课题,如《少年来了》《白》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一类是如《素食者》《失语者》《植物妻子》等揭露“人的脆弱”的作品,大多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生发关于家庭和生命的思考。从个人兴趣出发,选择了《素食者》来读。

《素食者》创作于2004年,包括三部中篇小说——《素食者》《胎记》《树火》,三部曲共同书写了一位普通女人英慧的不同人生阶段,分别以英慧丈夫、英慧姐夫和英慧姐姐的视角展开。

《素食者》的故事并不复杂:英慧,一位非常普通的家庭主妇,在经历了一场有关“屠宰场”的噩梦之后,决定“不再吃肉”并且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英慧的身体逐渐消瘦,精神也越来越不稳定,她把自己当成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的“树”。英慧“拒绝吃肉”引起了丈夫的不满与愤怒,继而引发了“暴力冲突”,在一次家庭聚会中,父亲逼迫英慧“吃肉”的行为导致了英慧激烈的“反抗”,她割腕自杀,被送往医院,并确诊为精神疾病。

《胎记》中,英慧在姐姐的照料下逐渐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并开始独居和找工作。英慧的姐夫是一位影像艺术家,姐夫从英慧身上的“绿色胎记”中获得灵感,趁机邀请英慧成为自己的人体彩绘模特,他开始在英慧的身体上画“花”,试图捕捉肉体与艺术的结合,姐夫获得了空前的满足感,对英慧的欲望也使他逐步走向了背离人伦的方向,英慧也再度疯狂,两人以近似于“植物”的方式,共同完成了模拟“同类”交配的一场影像记录,看到影像的姐姐选择将两人送进了精神病院。

《树火》讲述着英慧姐姐仁慧的故事。仁慧是一个典型的韩国女性,她坚强、独立,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她的生活被事业、家庭和妹妹的病情填满,几乎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妹妹的精神病情日益严重,仁慧照顾妹妹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所受的压迫,在妹妹的死亡面前,仁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从未真正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被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所左右,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摆脱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合上书本陷入了沉思,书籍封面引用的文字是母亲劝说英慧吃肉时说的一句话“你现在不吃肉,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就会吃掉你”,脑海浮现鲁迅先生直击人心的文字“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1918年的鲁迅,2004年的韩作家,2025年作为读者的我,时代的洪流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们却在这个历史的特定时刻相遇了。

社会体制与规范对个体的压抑、对人性的异化与吞噬从未停止过。狂人看似疯癫的呓语,直指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等对人的压迫,狂人最终发现自己也“吃过人”,则暗示了压迫性制度的普遍性;英慧因噩梦拒绝吃肉,逐渐与家庭和社会割裂,她“拒绝吃肉”的行为,是作为女性对父权制社会规训(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压迫和家庭伦理)、对人类暴力的拒绝和反抗,英惠幻想变成树的倾向,则暗喻她对彻底脱离人类社会的渴望,甚至不惜自毁以达成解脱,毫无疑问,她被家人、被整个社会视为“狂人”“疯子”“精神病”。

到底谁才是“狂人”?谁才是“精神病”?

翻开“狂人”的日记,他的呓语打破了理性叙事的权威,表面混乱的语言下隐藏严密逻辑,疯狂的好像是这个社会,它看起来那么正常,却“异常”的黑暗与残忍;丈夫、姐夫、姐姐仁慧的三重叙事视角拼凑了英慧的“异常”,我始终没有读到英慧的思想和心,然而丈夫、姐夫作为叙述者却暴露了他们的“异常”:父亲的暴力、丈夫的冷漠、姐夫的性剥削……在如此普遍、持久的压迫下,英慧的“异常”与“反抗”显得是那么纯粹与理所应当。

当“正常”本身成为暴力的代名词时,“疯狂”是否才是真正的清醒?

当个体与社会无法共存时,如何定义自我?

狂人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中发出了响亮的呐喊:“从来如此,便对么”?他偏要勇敢地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不过最终却发现自己也和吃人的人一样了,于是结尾他又发出了凄厉与无助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英慧则用绝食和沉默追问着存在的意义,拒绝成为社会规训的客体,最终彻底异化,走向了自我毁灭。

鲁迅的批判植根于20世纪初中国的封建残余,而韩江的批判指向现代韩国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对人的物化。尽管语境不同,但两者都触及了东亚文化中集体主义对个体的压抑这一深层命题。

被采访者问及“有关历史的书写,最为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时,韩作家的回答是“在创作被称为历史事件的小说时,我会努力让那些感觉和感情借助鲜活的人体和语言穿过过去的那段时间与空间。这样一来,就可以把那些事件传送到现在了。”鲁迅做到了,她也做到了。

应该有更多的人能敏锐地发现社会的弊病,勇敢地站出来,成为清醒者。

应该有更多的人能客观地意识到集体的压迫,勇敢地站出来,成为忏悔者。

应该有更多的人能真正地认识到自我是否被同化,成为自我的批判者。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1392 次  |  
  • 本月访问:79767次  |  
  • 访问总数:6869512次  |  
  • 文章总数:3175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