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在江宁开发区学校开展了一场富有深度的教学研讨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这场以“七下第三单元阅读与表达统整课”为主题的教研盛会。活动聚焦“细节描写教学策略”安排了一节示范课和三场视角独特的专题讲座,为提升写作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活动伊始,常娟老师执教了一节题为《雕刻细节,让人物闪光》的展示课。课程从学生周记中“担心朋友自卑”的真实案例切入,通过“细节拼图”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等品质,捕捉矛盾而独特的瞬间。课堂上,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和评价量表,学习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技巧,并参照AI生成的范文修改习作,实践“以细节点亮平凡”的写作理念。常娟老师强调:“细节是情感的密码”,鼓励学生用细腻笔触传递人物精神,最终通过500字作文帮助他人“重拾自信”。这节课以真诚的生命状态,展现了最动人的教学内核。
随后,三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展开微讲座,对常娟老师的课例进行了剖析。
省教研员王小东老师借讲座《雕刻课堂逻辑,激发语文思维》指出,本节课构建了“真实情境—方法探究—迁移运用”的清晰逻辑链,尤其是“细节拼图”活动和AI范文对照,有效搭建了写作思维支架。建议增设阶梯式问题链,进一步推动学生从“准确描写”向“动人表达”进阶。
接着孙和平教授为语文教师推荐了基于可视化的阅读思维模型。孙老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推荐说明:一为何要推荐这一模型;二阅读过程需经历三阶;三理论依据和案例分析;四需在教学实践中优化。孙老师结合《春》等经典文本进行了细致全面诠释。他提议可结合等课文的细节描写技法转化为可视化思维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细节—情感—精神”的立体认知框架。
最后,段承校博士在讲座《随文而教,做好文本解读》中,首先肯定了作文课堂将文本细读与写作实践深度融合,通过解构学生周记中的“矛盾瞬间”,挖掘平凡人物的精神光芒的教学探索。特别肯定AI范文对比环节,并结合《台阶》引入散文等经典文本的解读,强化文体意识,情感解读的范式迁移。
活动最后,主持人彭启生老师总结道:“本次教研活动既立足课堂实践,又融合前沿理念,为‘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鲜活样本。细节描写不仅是写作技巧,更是培养学生共情力与思维力的重要抓手。”
参会教师纷纷表示,今日所学受益匪浅,定将把今日所学融入日常教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情感与思维共舞”的生命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