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2024级校长任职资格培训
樱云漫染书山路,杏雨轻沾问道襟。在这万物昭苏的四月,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东校区迎来了一场聚焦教育变革与创新的盛会。4月22日,江宁区2024级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开启为期一天的沉浸式研修之旅。本次培训由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以“智启新程 赋能领航”为核心,通过政策解读、案例研讨与创新实践,助力校长队伍全面提升育人管理能力与领导力,为江宁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午9时,培训在江宁开发区学校党总支书记赵有明的致辞中拉开帷幕。他强调,我校在班主任专业发展方面,强调班会课和带班育人方略的重要性,通过"一班一策"培育计划,引导班主任将零散经验转化为系统方略。这两项能力的学习与精进,决定班主任能否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持续的教育行为,在动态生成的班级管理中实现育人价值的升华,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后,南京市瑞金路小学书记储冬生带来讲座,他阐述了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抓手,应该注重政策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并强调做校长要有学校管理的大格局,要敢管、要能管、要善管,要当奋进者、引领者和攻艰者。
下午的培训以“实践”为轴,分学段呈现两节特色班会课。小学部吴丹老师以《击退语言暴力兽 做文明小使者》为题,通过AI教学手段参与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悟语言的力量;初中部仇捷雯老师则携手人工智能,在《你好,AI》一课中,带领学生探索科技伦理与人文关怀的平衡。课后,两位主讲教师结合设计理念展开深度解读,强调班会课需“立足学生真实需求,融合技术而不失温度”。
田露露老师以《赏梅花绽放 塑阳光梅园》为题,将江宁“梅文化”融入班级建设,展现以美育德的鲜活实践;
李晶晶校长《双轮驱动:教师专业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厚植协同前行》的讲座,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阐述教师成长与素养培育联动策略,强调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需协同并进,结合案例剖析双轮协同机制。此次讲座为推动教学提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
王璐璐校长则通过《记忆育德——江宁文化与育德实践》,分享了学校在传承和弘扬江宁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串联了江宁历史脉络与德育课程开发,强调了文化育人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小手拉大手”行动,推动江宁美食、非遗等文化符号走进家庭、辐射社区,实现教育价值与社会效应的双赢,激发了校长们对乡土文化资源的教育转化思考。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培训将《寻味江宁》德育特色课程开发列为重点任务,倡导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小手拉大手”行动,推动江宁美食、非遗等文化符号走进家庭、辐射社区,实现教育价值与社会效应的双赢。参训校长陈小峰在感悟中表示:“这场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接江宁地气,我们将以校本课程为纽带,让教育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
夕阳西下,满载思考与启发的校长们踏上归程。这场融合政策导向、技术赋能与文化深植的培训,不仅为江宁校长队伍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更点燃了教育创新的星星之火。未来,江宁教育人将以智慧为笔、以文化为墨,在“五育融合”的画卷上书写新时代育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