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引领青年教师勇担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与苏州市初中语文陈芳名师工作室跨越地域界限,携手举办了一场以“提升专业素养,做教育家型教师”为主题的线上专题研修活动,共同探讨教师成长的新路径、新方法。本次活动由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主办,两工作室承办。活动由本工作室姜涛老师主持。本工作室在研修中采用了开发区学校翠屏山校区工作室成员、语文老师集中学习,东善桥初中等其他学校和开发区学校其他校区工作室成员、语文老师分散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活动首先邀请到江苏省南通中学党委书记、国家督学、正高二级教师、高中语文特级教师鞠九兵老师作《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与路径》讲座。鞠老师凭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自身教育案例,全方位解析教师专业素养内涵,从教育思想确立到知识、能力、心理学和社会学素养的培养,为青年教师勾勒出清晰的成长蓝图。其中提到的“教育家精神”贯穿此次讲座,可谓核心与精髓。鞠老师特别指出,教育家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等,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精神养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助力教师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鞠老师的讲座站位高、格局大、视界广、立意深、“用力轻”,紧扣时代脉搏,旁征博引,展现出的不仅是专家身上的能力素养,更是个人魅力。老师们被教育家精神所感染,纷纷表示要以教育家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成为教育家型教师。
随后,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冒继承开展了《汉字文化与思维素养培养》讲座,强调核心素养时代下,培养学生思维素养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学要回归汉字这一源头,方能实现优化与长足发展。讲座围绕四大维度展开深度讲解。首先强调在核心素养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遵循语文规律是教学的重要基石;其次,在“增进文化自信:民族思维方式的启蒙”环节,借“瞿”“笃”等字例,揭示汉字字源中意象思维、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奥秘;接着,在“取法得法用法: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训练”环节,以“舂”“继”等字为引,阐述利用字源资源提升学生概念发展、判断推理等能力的方法;最后,在“促进主体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部分,通过解读“习”“旦日”“食”等字,说明字源对培养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讲座中,冒老师充分展现自己在汉字研究方面的成果,结合大量汉字实例,从构造到演变,深入剖析汉字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思维力量。这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汉字解读思维能力树立了典范,也让老师们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中,体悟到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学生素养的使命担当。讲座内容丰富详实、底蕴厚重、妙趣盎然,如夏日甘霖,润泽心灵。
活动最后,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姜涛老师做了《学术化备课的特征与实施路径》讲座。姜老师根据南京、西宁等地区学术化备课的发展情况,概括了学术化备课的特征:系统化与结构化整合教学内容,合作性与分享性促进教师交流,以学生为中心契合学生需求,评价驱动与分层设计实现个性化教学。在实施路径上,提出备资源、备教法、备学生、备评价的“四备”策略,让老师们充分了解到——合作是学术化备课的核心,分享是学术化备课的本质要求,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学术化备课的目标。并分享了西宁“四环节七步骤”学术化备课模式案例,为老师们提供直观借鉴。
此次研修活动虽在线上开展,但老师们仍旧热情满满,积极参与其中,因为专家们所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盛宴,更是精神洗礼。它为宁苏两地教师搭建起交流平台,使教育家精神如源头活水般在教师们心中扎根发芽。相信教师们将遵循“教书育人,初心如磐”的准则,抱持“教育为本,责任在肩”的理念,以更饱满之热情、更坚定之信念,投身杏坛,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倾洒汗水、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