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舟,溯游教学新境 ——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举行读书交流活动
2025/6/23 9:16:22  来源:赵慧  字体显示:   阅读:258


IMG_256

方寸荧幕间,书香漫云端。2025年6月20日晚,江宁区初中语文姜涛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线上会议室,围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学专著《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作者格兰特·威金斯,聚焦“逆向设计”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度读书交流研讨。虽隔屏相见,思想的火花却在云端热烈碰撞。本次研讨由开发区学校王冉尧老师主持。

溯源:从终点出发的智慧

C:/Users/HP/Desktop/1.JPG1

研讨伊始,王冉尧老师抛出核心问题:“逆向设计与常规教学设计相比有何优势?”张蒙老师一语中的地指出其“目标导向性”的本质:“逆向设计先明确学习目标,再设计评估证据,最后规划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各环节的一致性。”她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简述了如何借此帮助学生达成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盛澜老师强调其“以始为终”的思维逆转:“传统教学设计往往始于教材内容,而逆向设计则要求我们首先思考学生最终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她认为,这能有效破解“教完即结束”的教学困境。

高一嵘老师则从五个维度系统比较了二者差异,她特别指出了逆向设计在“教学整体性学习深度性”上的显著优势,并以古诗词单元教学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逆向设计构建学生的系统性知识框架。

引航:案例点亮实践的明灯

C:/Users/HP/Desktop/3.JPG3

聚焦书中鲍勃·詹姆斯的实践案例,研讨进入逆向设计的实操层面。徐明雯老师分享了“评估证据设计”的启示,她以八年级演讲单元为例,包括演讲稿撰写和演讲展示的具体量规在内,阐释了如何设计多维度的表现性任务评估标准,

张帆老师则探讨“基本问题设计”的艺术。他以《孙权劝学》教学为例,说明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文本解读。他特别强调:“好的问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思维的纵深发展。”。

丁晨曦老师以《壶口瀑布》教学为例,强调逆向设计需突破两大误区:避免将情感体悟简单归因于天赋;不能仅以掌握描写手法为终极目标。她指出,真正的理解在于学生能否迁移、运用所学(如“刚柔并济”的哲理)分析其他现象。具体实施时,丁老师建议:先确定“意象解读能力”这一迁移目标,再设计如“比较不同作家笔下黄河象征差异”等评估任务,并借助梁衡原文中“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等典型句式的迁移训练,同步检测学生的修辞运用与哲理认知水平。

寻径:WHERETO要素的柳暗花明

IMG_256

在探讨逆向设计的关键要素WHERETO(即关于学习体验设计的七个关键要素:W-方向与原因,H-吸引与保持兴趣,E-探索与体验,R-反思修正,E-评价,T-因材施教,O-组织序列)时,老师们坦诚分享了实践困惑与突破。张蒙老师反思自己以往设计中E(探索体验)R(反思修正)环节较薄弱,并以《桃花源记》为例说明改进方向——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空间。

潘婕老师坦言实施 T(因材施教) 面临挑战,结合文言文教学探讨了大班额下分层教学的策略。高一嵘老师分享了在古诗词单元落实 T要素的经验:“设计不同层次任务,满足差异化需求。”多位老师表示, O(组织序列) 要素虽有挑战,但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共识:理念革新,笃行致远

活动尾声,工作室主持人姜涛老师总结道:“今日的深度交流深化了我们对逆向设计的认知。它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清晰指明了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始终以学生的深度理解为目标,重构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夜色渐深,思维的火花却仍在闪烁。全体成员深刻体悟到:逆向设计不仅是一套方法,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它指引着工作室成员们以书为舟,在语文教学的深海中,不断溯源探索,驶向育人新境。

  • 站点统计:
  • 今日访问:2574 次  |  
  • 本月访问:13479次  |  
  • 访问总数:7123523次  |  
  • 文章总数:3240条

Copyright (c)2003-2007 Allright Reserved 江宁开发区学校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0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清水亭东路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