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赋能---阅读思维的激活与教学策略展示课
为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深耕课堂教学主阵地,近日,我校成功举办学科带头人教学示范课活动。其中,吴老师与章老师联袂登场,分别开设了九年级与七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示范课,以深厚的教学功底与创新的课堂设计,立体呈现了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阅读教学的不同范式与探索路径,开启了一场关于教学智慧与课堂实效的深度对话。
吴海燕老师这节译林版9A Unit 4 Reading的这节课是一节扎实、高效、目标明确的英语阅读课。课程紧紧围绕文本主题“永不放弃”,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Spud Webb的励志故事,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氛围积极,学生参与度高,较好地实现了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 主要亮点与优点 1. 主题引领,育人无痕: 吴老师深刻把握了“Never give up”这一单元主题的精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没有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Spud在初中、高中、大学及NBA各个阶段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行动,让学生自己感悟和总结出“坚持”、“努力”、“不气馁”的品质的重要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非常自然且深刻。 2. 阅读策略指导到位,文本处理有层次: · 速读与略读: 吴老师设计了如“在图中标注”等任务,引导学生快速获取文章大意和结构,这训练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 精读与细节把握: 吴老师对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处理。她不仅讲解了关键生词,还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梳理Spud Webb的人生轨迹(从被拒绝到成为球队明星),培养了学生获取和处理细节信息的能力。 · 语言点讲解清晰实用: 对重点句型(如 have sth. to do, make a decision to do)进行了归纳和同义句转换,并辅以例句(have much homework to do),做到了在语境中教学语言,学用结合。 3.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 课件和笔记中体现了吴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关注。例如,在词汇教学中进行词性拓展(retire -> retiree),在讲解长难句时进行结构分析,这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学资源运用合理: 吴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文本,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课件。吴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严谨,过程流畅,重点突出,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尤其是在语言知识的落实和文本结构的梳理上,做得非常出色。

章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目标清晰、环节紧凑、训练扎实的英语阅读课。课程紧扣“学校生活”这一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任务,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整体到细节理解文本,培养了学生的基础阅读技能和信息提取能力。课堂活动注重基础,讲求实效,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 主要亮点与优点 1. 任务驱动,目标明确: 整节课以完成图表(Part A)和判断正误(Part B)两大任务为核心。这种设计使得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避免了盲目阅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带着问题去文本中寻找答案,是阅读策略的初步渗透。 2. 阅读技能训练分层推进: Part A(图表填空) 训练的是寻读/扫读能力。学生需要快速浏览邮件,定位到“Morning exercises”, “Chinese”, “Biology”等关键词,并提取出“famous writers”, “living things”等具体信息。这侧重于对文章主干内容和关键事实的把握。 · Part B(判断正误) 则要求更深入的精读和理解。学生不仅要判断句子真假,还要纠正错误信息(如将“English”改为“Chinese”),这考察了学生对细节的准确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萌芽。 3. 紧扣文本,夯实基础: 从练习内容看,所有任务都紧密围绕教材文本展开,没有过多脱离文本的拓展。这有助于七年级学生集中精力理解、消化和掌握本课的核心语言材料和内容,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4. 学情把握准确,活动设计恰当: 任务形式(填空、判断正误)直观、操作性强,非常适合初一学生。这既能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又能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初学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章老师的这节课成功地完成了阅读教学的基础性目标,教学思路清晰,训练扎实有效,是一节规整、可靠的常规阅读课。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本次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活动,既为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例,也清晰指明了下一阶段教学研究与个人发展的方向。它如同一枚精准的指南针,为我们后续的教研航行指明了航道。让我们以此次观摩为新的契机,将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中,共同执笔,谱写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