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通·提升
——江宁开发区学校与北京东路小学的《12岁以前的语文》教育研讨活动记
2018年4月16日下午,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校长、朱萍主任、崔兴君老师莅临我校,为我校和将军山学校全体语文老师带来了一场题为“12岁以前的语文”的教育研讨活动。老师们认真聆听了崔老师的古诗教学《绝句》一课,感受到“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的教学精彩;研讨了朱主任提出的对“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这一观点以及孙老师带来的教学案例,结合教学案列,彰显“五点合一”的新教学策略。
(崔兴君老师上古诗《绝句》一课)
活动以崔老师的课堂开始,崔老师和蔼可亲,为了放松学生心情,课前和同学们交流聊天,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也能在崔老师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三年级的古诗学习。崔老师的古诗教学目标清晰,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手段富有创造性,用一幅黑板画实现了教学目标,可谓多才多艺,同时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一个中心问题:“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不断地发现诗中景物,老师现场作画,将大家带入到色彩绚丽的春景中。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紧接着崔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还有哪些东西是画不出来的?”抓住动词:鸣、上、含、泊,体会这首小诗的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朱萍老师阐述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建构与教学实践)
活动第二项是朱老师介绍《12岁以前的语文》这本书的内容结构以及研究学习的意义。这本书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包括古代经典、现代诗文、儿童文学和生活与表达,不仅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朱老师说到《12岁以前的语文》以超越语文教材,涵盖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及广泛社会生活为内容,倡导开掘资源重构内容、广博阅读不求甚解、注重积累关注表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期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播种经典语言的种子,留存好童年语言的基因,释放出生命语言的活力。
(孙老师分享传统文化与语文童子功)
孙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上课无数,经验足道,为语文老师们带来一些经典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阐述如何教语文,教语文不是告诉学生真理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语文课堂要教授语文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语文能力,如何训练学生语文能力,这就要在教学策略上彰显“五点合一”,即起点高一点、容量多一点、难度大一点、视野宽一点、积累厚一点。孙老师以四年级的课文《春联》为例,分析语文课堂如何体现五点合一,如何让儿童在开放、自由、丰富、立体的语文学习时空中获得言语、乃至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次研讨活动,不光促进了学校之间的合作,也让参加此次研讨活动的老师们受益匪浅,相信在这样的合作下,江宁开发区学校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