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音乐教研组活动
2018年9月28日上午,江宁区新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联盟培训教研活动在区开发区学校小学部如期举行,此次教研活动是本学期初次联校教研活动,区里十几家新建学校的教师全部按时到来。会议由江宁教师进修学校的解国祥博士主持,音乐教研课由本校张焱主任主持。
第一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陈老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这种方式学生特别感兴趣而且也特别有效。本堂课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将新学习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各个教学环节关联渗透,恰到好处,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特点,充分注意到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课堂探究。学生被陈老师精彩的课堂所吸引,整节课都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着。
第二节课是由王璐璐老师授课,课题是《月光下的凤尾竹》王老师在在这一课中,充分将同感体验应用到本课欣赏中,通过肢体动作让学生体会到乐曲情绪,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也感悟到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要将音乐课与姊妹艺术相结合”的要求。
课堂结束江宁区的音乐同仁们一起评课,对陈老师和王老师的这节课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大家相互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整个教研活动非常实效。
《儿童在游戏》音乐教学设计
开发区学校 陈晨
教学目标:
学习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儿童在游戏》
熟练模唱《儿童在游戏》曲谱,并通过演唱发现旋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与游戏的快乐,增进对校园生活的喜爱和同学间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教师的演唱感知对应乐句的旋律音高
熟练掌握xx xx xx x 和xx xx x x 两种节奏型,并能用声势动作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卡片、铝板琴、跳绳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跟随《儿童在游戏》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歌曲新授:
(1)师:小朋友们课后都会玩哪些游戏呢?.......刚刚歌曲当中唱到了哪些游戏,你听清了吗?
(2)黑板板书歌曲后两个乐句
(3)师:老师现在想把这两句话唱出来,你能听出旋律相同和不同的乐句吗?
(4)师:你能将他们对应的歌谱找到贴上吗?
(5)生跟铝板琴练唱两个乐句的歌谱
(6)师:歌曲中还藏着一些旋律相同的乐句,请你听一听,找一找
(7)学生初听全曲,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8)学生跟琴模唱前两个乐句的曲谱
(9)学生跟琴完整模唱歌曲曲谱
(10)加上歌词完整演唱
(11)男女生分色块演唱
(12)师:小朋友们的耳朵很灵敏,能准确找出相同和不同的旋律,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的节奏感如何。我用身体动作拍一拍,你能听出我拍的是歌曲哪几句的节奏吗?
(13)老师用声势动作表示歌曲的两种节奏型
(14)学生找出两种节奏型对应的乐句,并用声势动作拍一拍
(15)跟录音伴奏边做声势边演唱歌曲
(16)音乐游戏:找朋友
游戏规则:教师先示范一遍,然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第一乐句在教室跟随音乐有节奏地踏步寻找自己的朋友;第二乐句和找到的朋友互相拍手;第三和第四乐句做相应捉迷藏、抓小鸡、跳绳的动作。
拓展:钢琴独奏《跳绳》
初听乐曲,猜一猜音乐表现的是哪种游戏?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短绳,跟随音乐在手上变化做跳绳的动作
结束语:其实音乐和游戏常常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今天这节课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做游戏时可以将游戏音乐化,比方说你们熟悉的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问你吃橘子吃香蕉”等等这些都可以运用和游戏相结合,小朋友们可以课后去寻找做游戏时可以唱的歌和童谣,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呢!
《儿童在游戏》音乐教学反思
江宁开发区学校 陈晨
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他们学习成长得最佳途径。所以在上课内容方面我选择了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校园节拍中的《儿童在游戏》一课,从孩子喜爱的内容入手,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学习中感受音乐与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儿童在游戏》是一首旋律简单又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曲为四二拍,大调式,由4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的旋律和节奏完全相同,第三、第四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稍有变化。歌曲用简单、儿童化得语言,表现了孩子们玩各种各样游戏时的快乐心情和天真的孩童形象。歌曲采用的音乐素材非常简单,全曲只有四分与八分两种节奏。教参要求学生学习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熟练模唱《儿童在游戏》曲谱,并通过演唱发现旋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因此,在课的设计上,我从歌曲旋律、歌曲节奏和音乐实践活动三大块入手。让学生跟着老师在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作为导入,同时也为后面的音乐游戏的动作进行铺垫。紧接着,让学生在教师的琴声和范唱中通过卡片配对找出旋律相同和不同的乐句,从而让学生感知旋律的音高对比;节奏方面,教师通过声势动作让学生猜一猜拍的是歌曲哪几句的节奏,让学生在好奇感中寻找歌曲两个典型节奏,最后在跟着歌曲做声势动作中饶有兴趣的掌握学习难点。《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擅和即共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音乐游戏:找朋友环节就是孩子们在歌曲学习掌握方面的一个综合体现,跟随音乐有节奏地踏步找朋友是对节奏的复习与巩固,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是对歌曲旋律的再现,同时也是听、唱、动相结合的一种培养与锻炼。孩子们非常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到了音乐与游戏给他们带去的快乐。音乐课,一切活动应当以音乐为中心,所以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我让孩子们在欣赏完钢琴独奏曲《跳绳》之后,拿出准备好的短绳,在手上跟随音乐节拍做出一些跳绳的动作。目的在于启发孩子们去探索一些文明、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和游戏,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游戏和音乐的快乐,增进对校园生活的喜爱和同学间的感情。
反思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
1. 就像在之后的研讨中一位老师所提的:歌唱教学必须对学生在歌唱声音方面有所要求,对歌曲强弱方面要有所处理。让学生不仅会唱,还要唱得动听。这是我在备课时所没有考虑到的,也是今后需要注意和改正的地方。
声势动作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设计一些过难和过于复杂的动作,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掌握。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反思
开发区小学 王璐璐
《月光下的凤尾竹》为已故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老师的经典之作,几乎人人都会哼唱,所以在导入时我自己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孩子感受葫芦丝的音色之美,让孩子猜猜我所演奏的是什么乐曲,这一环节大大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所有孩子的小眼睛都在关注着老师,静静地聆听老师演奏。
在教授环节我先让孩子完整聆听乐曲,让孩子去整体感知,体会乐曲描绘了怎样一幅画卷,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他们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他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整体感知了乐曲是傣族的,我就从傣族入手,让孩子们用泼水节作为切入点,分别做三拍子的泼水动作,女生渗入傣族舞蹈动作,两种律动结合后加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一段音乐,我给这段音乐起了个名字叫《月光篇》,孩子们能根据三拍子的节拍点去律动,效果不错。另外着重讲了圆滑线和装饰音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孩子们的音乐知识得到掌握。在乐曲的第二部分我也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竹林篇》,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了双响筒和响板渗入,根据三拍子强 弱 弱的特点把乐器加入了进去,其实三拍子乐器教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但学生容易越打越快,导致在合二部分音乐的时候卡不准节奏,效果不是很好,听课老师建议可以改成其他乐器,比如三角铁、碰铃等更适合这首乐曲,这部分要好好钻研,争取有更好的效果。结尾的尾声重点讲了合头换尾的音乐知识,学生能感受到这种运用。
总之,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它能够超越种族、语言、信仰的界限,与人类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去激发他热爱音乐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