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开发区小学音乐教研组公开课教研活动如期举行。这次活动我们请到小学音乐教研员褚红芳主任来校指导,我校全体音乐教师参与评课,陈晨教师精心准备,展示了精彩的音乐课堂。
陈老师的《月亮钩钩》利用视频导入、新课教学、重难点讲解、学生表演唱及展示等几个环节的教学,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真正做到让学生快乐学音乐,轻松学音乐,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课堂拓展环节,陈老师用优美的吉它声把学生带入浓浓的月光中,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孩子们喜欢,老师也开心。
课堂结束,我校的音乐老师们一起评课,对陈老师的这节课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大家相互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整个教研活动非常实效。
《月亮钩钩》音乐教学设计
陈晨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月亮钩钩》
教学目标:1. 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和欢快地情绪演唱歌曲;
2. 了解轮唱,初步体会轮唱型合唱的效果;
3. 通过多种音乐活动,能展开对音乐的想象,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重难点:1. 唱准歌曲中11 4 61 6 56 4 一句及一字多音处;
2. 能够尝试用声势和打击乐表现对休止符的理解;
3. 歌曲中轮唱部分的配合与合唱部分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动物手饰
教学过程:
一、忆童谣
师简单自我介绍后,请学生欣赏一段视频。思考:视频里说的是什么季节?里面的人在做什么?
学生欣赏视频,回答问题。
师:没错,陈老师小时候就是在这样洒满月光的小院里,听大人们讲述月亮的故事,我和小伙伴们还会念起关于月亮的童谣。
二、念童谣
师跟音乐念童谣。学生思考:①童谣讲述了什么内容?②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老师范念两种不同感觉的歌词,让学生比较那种是加了月亮和星星的效果,进而引导学生星星符号的地方要念得轻巧,月亮符号的地方要念得圆滑。
师:小朋友划着月亮船去看他的舅舅,弯弯的船儿在湖面溅起朵朵水花。请你一遍念童谣一边听一听水花声出现在了哪里?
学生跟音乐念童谣,老师用串铃在休止符的地方伴奏。
部分学生用串铃伴奏,其余学生边划船律动边念童谣。
三、唱童谣
师:其实我们念得这首童谣,它是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听一听,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什么记号?
学生初听教师范唱全曲,找到反复记号。
将歌曲分成AB两段。反复记号处为A段,剩余为B段。
A段学唱:
①学生跟钢琴试着唱一唱A段旋律,说一说觉得自己唱不好的地方?
②解决难点11 461 656 4一句。(带学生唱谱,画一画月亮,找到圆滑线的感觉)
学生跟钢琴完整唱A段旋律。
学生跟伴奏音乐加上打击乐伴奏边划船边完整演唱A段。
B段学唱:
①老师范唱B段,学生比较B段和A段的不同点在哪里?
②学生跟钢琴练唱B段旋律
学生跟伴奏音乐完整律动演唱AB两段。
轮唱学习
①师:舅舅打得鱼实在太多了,一条小船已经装不下了,于是他又为小朋友划来了另一条小船。请你听一听,这条小船是什么时候划来的?
②学生初听全曲范唱,找到轮唱声部
③教师带学生分析轮唱部分,问:哪一行是舅舅的船,哪一行是小朋友的船;小朋友的船是在舅舅的哪一个字开始划的?
④再次聆听轮唱部分,思考:小朋友的船是不是一直落后于舅舅呢?
学生找到最后合唱部分
⑤将学生分成两只小船,分别跟琴唱一唱两个声部
⑥学生试着合一合合唱部分
⑦师:小朋友为了能赶上舅舅的船,他在一个地方做了一点变化,请你从老师的歌声中找一找。
⑧教师弹琴范唱轮唱的二声部,学生找到“舅舅犁地”一句做了变化
⑨教师弹琴带学生唱“舅舅犁地”一句,边唱谱边做柯尔文手势
⑩第二只小船跟琴唱一唱二声部
第一只小船跟琴唱一唱一声部
两只小船分别跟录音合作轮唱部分
两组学生跟录音伴奏合一合轮唱部分
师介绍轮唱
完整表现
①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②揭题《月亮钩钩》
③学生跟录音伴奏加上声势动作和打击乐伴奏完整表现歌曲
四、演童谣
拓展:师: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关于月亮的童谣,我们一起听一听
学生聆听童谣
师介绍:这是以后古老的湖南长沙童谣,老人哄小宝宝睡觉的时候都会念它
学生跟着音频试着用湖南话念一念童谣
师:它其实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老师今天邀请了一位老师来给大家唱一唱,但需要你们的配合来完成,请同学们在歌曲的开头和结尾轻声念这首童谣,可以吗?
师生共同完成《月亮粑粑》
五、结束语:月亮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与感触,古人也常常借月抒怀,有苏轼的“明月及时有,把酒问青天”,也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许当你们长大后,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去生活,但请永远不要忘了故乡的亲人和这一轮皎洁的明月!(背景音乐《月亮月光光》)
《月亮钩钩》教学反思
《月亮钩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想象力的歌曲。歌曲旋律采用了非常节省的音乐素材,通过反复和类似于轮唱形式的二声部合唱进行变化发展,成为一首短小而表现力丰富的儿歌。本课有一个重点节奏贯穿整首歌曲“XX XXX XX O”,每小节最后一拍都运用了休止符,使歌曲听起来更有韵味,如同朗诵童谣一般。
歌曲中的难点较多,如一字多音的演唱,轮唱跟合唱的相结合等,要想在一节课中较好地完成诸多教学目标,对老师来时是个挑战,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困难的。所以,如何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既让孩子能较轻松地掌握歌曲,又能不失音乐课的趣味性,审美性,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以朗诵童谣的方式开始我的课堂,让学生始终在歌曲节奏的韵律中,同时也解决了认读歌词的问题。歌曲齐唱部分最重要的难点就是几个一字多音处的演唱,学生不容易唱准确,唱清楚。于是我让学生在这几处用手在空中划一划弯弯的月亮,找一找圆滑线的感觉。学生在几次练习之后便也比较轻松地掌握了这个难点。
但是这首歌最难啃的部分便是轮唱型合唱的教唱,它同时包含了两种演唱形式。这着实让我大伤脑筋。一是教完前部分内容课堂时间已经过半,后面轮唱部分可能会来不及教,但是又必须保证它的质量,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二是怎么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轮唱,又不会因为反复练习而觉得枯燥乏味,而轮唱又确实要通过多次训练才能掌握。经过一遍遍修改,我想到了屡试不爽的情景教学法,:将轮唱的两个声部比喻成舅舅和孙子的两条小船(歌词中有所体现),让学生通过聆听范唱,分析孙子的船落后了舅舅的船的几拍,找到轮唱的感觉。事实证明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方法也很轻松地理解了轮唱。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挖掘,多思考,总能找到一种罪适合学生的方法。